第1026章 再临军阵(2/2)
“咱们这位陛下,什么事情都看的明明白白。”
陶文渊坐在椅子上,沉默了许久,苦笑道:“老夫是真的年纪大了。”
“力不从心了。”
他的确是中书宰相里,年纪最大的,今年已经六十好几岁了。
一旁的姚相公看着陶文渊,感慨道:“先生今日不说这句话,还则罢了,今天跟陛下说了这句话。”
“往后,可就要多多保重身体了。”
姚相公看了看杜谦,苦笑道:“活的越久越好。”
杜相公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低头喝茶。
“先生在朝廷里多留几年罢,哪怕什么也不做,多看一看也是好的。”
“看看今日争执的道理。”
杜相公默默说道:“将来…到底孰对孰错。”
…………
营州,唐军大营。
此时,已经是章武九年的年中,早已经开春好几个月。
几个月里,关外的契丹部动作频频,孟青只能派人与兀古部一起,迎战关外的契丹人。
同时,关内的契丹人残部,同样动作不断,好在孟青此时能动用的兵力很多,虽然双线作战,但是兵力充足,不至于左支右绌。
但也仅仅是能维持现状而已,两边都没有什么很好的进展。
就在这个时候,一路骑快马赶往前线的赵尚书,终于抵达营州,在九司的接引之下,他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了孟青所在的中军大营。
他进中军大帐的时候,孟青正在与军中一些中层将领训话,突然见到赵成走进来,孟青一怔,随即立刻上前,拱手行礼:“将…”
他“将军”两个字还没有说出口,就被赵成一把搀扶住。
赵成抱拳还礼,正色道:“孟帅。”
孟青脸色都变了,苦笑道:“将军这不是骂人吗?”
说着,他看向身后,沉声道:“这位是朝廷的兵部尚书,朝廷的梁国公赵公!”
开国初年,赵成因功受封国公,那个时候因为他出身越州,因此初封越国公。
后来,皇二子李铮成人,李皇帝念旧,想起了当年越州起家的事情,因此封皇二子为越王。
一地不好两封,所以李云就改封赵成为梁国公,一直到今日。
此时,赵成麾下这些将领里,有些还是赵成的旧部,他们认出了赵成之后,立刻上前,跪地抱拳行礼,口称将军。
有些不认得赵成的,则都是低头抱拳,口称“公爷”。
赵成看向这些军中将领,只觉得一阵亲切,他对着众人抱拳还礼,正色道:“诸位客气了。”
“军中无有什么尚书,国公,我既然到了军中。”
“诸位看得起赵某的,依旧称我一声将军就是了!”
众人这才欢天喜地,上前口称将军。
赵成跟几个旧部叙旧了一番之后,才回头看向孟青,缓缓说道:“孟帅,咱们需要单独,商议商议幽燕大事了。”
孟青连忙点头,挥手驱退了这些下属,甚至把大帐里的侍从也撵了出去,很快大帐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孟青让人准备了酒菜,他亲自给赵成倒酒,苦笑道:“我在这幽燕,仗打的属实难看。”
“也是我本事不济。”
他叹了口气道:“如今,将军您来了,我总可以松一口气,将军中事情,托付给将军了。”
赵成喝了口酒,然后抬头看了看孟青,哑然道:“你小子少来。”
“九司消息这么灵通,我不信你不知道我过来是为了什么。”
孟青苦笑道:“知道是知道,但是我的确已经给陛下上书,请求陛下让将军接过这主帅一职了。”
“胡扯。”
赵成摇头道:“我们……我们唐军,哪有临阵换将的先例?”
说着,他想起旧事。苦笑道:“除了我。”
赵尚书摇了摇头,把当年的事情抛在脑后,继续说道。
“这一次,你主外,我主内。”
“关内的契丹人,我来处理,你主要负责关外的契丹部。”
赵成看着孟青,问道。
“如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