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清朝第一贪和珅秘传 > 第144章 朱珪想做储君的老师

第144章 朱珪想做储君的老师(1/2)

目录
好书推荐: 打造异世界钢铁洪流 武王本纪之帝国黎明 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 跨时空,救援 大秦帝国之平定天下 海皇三叉戟之无畏海魂 三千收尸军,杀到天下尽归心 网游之天命法师 极乐全宇宙 方舟:生存之路

未来的皇帝会是谁呢?当然,这个人选朱珪是做不了主的。这个皇帝人选只能由乾隆皇帝决定,也只有乾隆皇帝一个人知道。

不过,朱珪可不是一般的人,他是满腹经纶的知识分子,他经过仔细地分析和研究,逐渐把未来的皇帝给分析预测出来了。

没想到,他分析研判的却很准。

随着乾隆皇帝岁数的不断增大,他开始日渐衰老,精力和记忆力大不如从前。

大臣们对乾隆皇帝私下里的议论越来越多,议论最多的话题自然就是乾隆皇帝贪恋皇位,舍不得撒手手中的权力,不肯立储。

慢慢地,这些闲言碎语就传到了乾隆皇帝的耳朵里。

乾隆皇帝听了后,笑而不答,仍然我行我素。谁知,后来这种舆论越来越厉害,朝廷中逐渐刮起了一阵不正常的歪风,开始私自揣测乾隆皇帝究竟会立哪一个皇子为储君。

直到此时,乾隆皇帝才有点坐不住了,他需要站出来为此事澄清事实了。

这天,艳阳高照,风和日丽,是一个大好的晴朗日子。

乾隆皇帝把各位文武大臣和王公贵族召集在一起,说:“朕知道这些日子,大家在私下里窃窃私语地议论朕。朕能理解大家的心情,朕也感谢大家对大清社稷后继有人的关心。朕现在明确地告诉各位爱卿,朕在乾隆三十八年就已经立皇储了,此事苍天可以为证。”

众官员一听,大为吃惊,他们不知道乾隆皇帝到底是立了哪位皇子作为储君了。

就在大家一脸迷糊地看着乾隆皇帝的时候,乾隆皇帝从大家疑惑的眼神中读懂了他们的意思。

他说:“各位爱卿,朕已经把储君的名字写好,密封于匣内,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了。请各位爱卿不必多想,也不必过问皇储是谁。等朕百年之后,各位爱卿就可以从‘正大光明’匾额后面拿出朕密封的诏书,到时候答案就会自热揭晓,现在各位爱卿不必为之去猜测。”

乾隆皇帝的一番话,揭开了大家心中的谜团,原来乾隆皇帝早已经把皇储的人选敲定了。

可是,至于皇储究竟是谁,除了乾隆皇帝知道外,其他人都一无所知,大家也不敢去胡乱猜测,那是要杀头的事。谁敢以身试问,没有人敢!

自从乾隆皇帝揭开了这个秘密后,大家不再谴责和埋怨乾隆皇帝了,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揣测谁是乾隆皇帝接班人的身上,谁是未来大清社稷的掌舵人这件事情上。

尤其是朱珪,他对这件事特别感兴趣。原因是他被罢免官职后,他就开始埋怨乾隆皇帝用人不当,亲小人,远贤臣,尤其重用像和珅那样的奸佞小人,把朝堂搞得一团乌烟瘴气,缺少清流。

朱珪就想从未来的储君入手,寄希望于未来的储君,希望未来的储君能够清君侧,重振朝堂,还大清社稷一片晴朗的天空。

朱珪把乾隆皇帝的皇子一一列出来,逐个儿进行分析研究。

朱珪不分析则罢,一分析居然分析出门道来,他利用排除法的办法,逐一开始排除皇子,最后一排除,剩下的最后一位皇子胜出了。

这位胜出的皇子就是皇十五子永琰。

朱珪为什么要确定乾隆皇帝是把皇十五子永琰立为储君,他是这样分析出来的。

乾隆皇帝是三十八年立储的,那事情就得从乾隆三十八年入手起进行分析。

朱珪开始查阅那年冬天皇宫里发生的大事。

那年冬天,适逢南郊大祀,大祀当天,乾隆皇帝派去东陵祭祀的皇子,恰好是皇十五子永琰。

于此,朱珪断定,皇十五子永琰就是储君,就是未来大清社稷的掌舵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横推亮剑 大汉列侯 容颜皇后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谍战:红色掌柜 绝对权力:仕途成长记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锦画江山 明朝败家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