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北使团(2/2)
此刻他无比庆幸在人生最灰暗的时刻遇见了武义。
“报!京中来使!”
方大猷闻言一个激灵爬起身,赶忙出去迎接。
“奉天承运..着尔火速察解山东各地库银,务必筹集三百万两..”
方大猷耳中嗡嗡作响,不断回荡着‘300万两、300万两’…
“方大人?方大人!”
使者呼唤几声,方大猷这才回过神来。
“摄政王说泰安州的失利只是暂时的,他相信你的能力,你也不会让他失望对吧?”
使者只是多尔衮身边的一名汉人包衣奴,然而方大猷丝毫不敢小觑对方。
“请摄政王放心,臣定然不辱使命!”
“不敢瞒大人,下官已于昨日攻克泰安州!”
方大猷毕恭毕敬。
“哦?如此甚好!”
使者那似笑非笑的眼神,让方大猷有一种面对多尔衮的感觉。这一番‘劝勉’,或者说敲打,让他脊背发寒。
好在使者不似孙之獬,并未对他的行动指手画脚。
“话说姓孙那厮不会还在淄川吧?”
方大猷只是这么一想,他现在可顾不上孙之獬。
三百万两!
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武义兄弟,如今朱敏铖撤出山东,正是你建功立业之时!本官命你集结全部兵马,速速收取东昌、济南、青州、兖州四府所有州县!”
方大猷当即找来武义交代道。
顿了顿,他压低声音说道:
“那些胆敢反抗朝廷的州县,破城后将罪官全部抄家!即便是未曾叛变的州县,那些有二心的官绅也要抄家!”
山东久经天灾人祸,民力早已衰竭。
只靠搜刮普通百姓,何时才能凑够三百万?
“末将明白!”
武义,或者说朱敏铖,欣然领命而去。
现在搜刮得越狠,将来山东官绅、百姓反清的决心就越坚定!而且方大猷一两银子也别想带出山东!
“韩四,盯紧了方大猷!”
方大猷身边除了泰安州之战逃出来的十几名亲兵外,其余都是朱敏铖的人。他与谢陛生活在朱敏铖精心编制好的牢笼中而不自知。
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也尽在朱敏铖掌握!
“衡藩、德藩的人同意迁移了吗?”
朱敏铖问道。
封地兖州的鲁王早就逃走了,封地济南的德王、封地青州的衡王却舍不得祖宗基业,留在当地没走。
郭升主政山东时,大顺也没有过分为难他们。
老朱家出了名的能生,衡、德二藩连同旁系在内少说能有两三千人,朱敏铖有心将他们迁去莒州。
好歹也是劳动力。
“他们都听信了清廷‘朱氏诸王有来归者,亦当照旧恩养,不加改削’的措辞,打算投靠清廷,对迁往莒州并不积极。”
韩四有些犹豫地答道。
“要不要派人将他们强行送去?”
他试探着问道。
“不必!”
好言难劝该死的鬼,这群鱼肉百姓的宗室竟然相信鞑子的承诺,毫无气节地投降建奴。
不枉失去利用价值后,被建奴随便找个理由全部给虐杀掉。
朱敏铖并不在意这些国之蛀虫的死活。
“本官去见见北使团!”
左懋第率领的北使团此刻刚到济宁,正好去会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