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平定陕西(1/2)
第496章 平定陕西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给此次的北伐大军供应粮草,鲁锦专门设立了三个后勤指挥部,这时候鲁锦之前提出的占三湖而扫天下的战略,就体现出价值了。
湖南湖北,即洞庭湖周边,再加上江汉平原的粮食赋税,可以走汉水,沿荆襄进入河南南阳,再从南阳转运至陕西,专供俞廷玉的西路军。
整个西路军的粮草,由湖广行省右布政使詹鼎负责征粮,运至南阳,再由河南右布政使陶安负责从南阳运至陕州,最后由陕州到前线的这一段,交给方面军自己运输。
江西鄱阳湖平原,和江苏、安徽三省的粮食,先从长江进入京杭运河,在淮安设立大型粮仓囤积粮草,然后分成两路,一路走淮河、涡河等一系列中原水系直达开封,再从开封渡过黄河供给山西的中路军,这条线交给枢密院总后的尚书杨恒负责。
不过这条线太长了,虽然到开封是全程水路,消耗不大,但渡过黄河的难度太大,这就导致开封有粮,但是渡河运输到山西的效率太低。
没办法,鲁锦只能给廖永安的中路军拨发了二十万圆的盐铁券,如果粮食实在供应不上的时候,就用这些钱在山西就地筹粮,山西这些年没受灾荒,粮食还是有不少的,就看你能不能征收上来了。
虽然这种行为不免有强买强卖之嫌,可鲁锦好歹也给钱了,哪怕钱是他自己印的
另一路则是由淮安沿着京杭运河继续北上,送到东昌路(聊城)囤积,专门供给朱亮祖的南路军,负责河北战事,这一路由江苏右布政使秦理负责指挥。
而整个浙江的粮食,则是先在江苏太仓囤积,然后走海路直运山东,再从山东运往锦州,供应辽东的东路军,这一路的粮草供应,由山东右布政使汪广洋指挥。
三个大湖产粮区,分别供应三路主力,前线还未开始进军,后方的粮食就已经源源不断的输送到了前线。
而且为了麻痹大都的元廷中枢,让他们反应迟钝一些,鲁锦这次并没有像之前几次大战那样,在开战之前发布北伐檄文,反而通过情报局给元廷的丞相哈麻输送了一个假消息。
就说因为前宋几次北伐失利的影响,鲁锦对北伐十分谨慎,因此想趁今年先平定福建和两广,以及江西南部地区,至于北伐,鲁锦可能有意多准备两年,打造更多的盔甲,囤积更多的粮食,并无今年北伐的打算,以此来造成元廷的战略误判,使他们放松警惕。
不过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这个假消息最多也只能维持到九月初一,等九月一到,圣武军的大股主力出现在山陕两省的时候,估计就瞒不住了。
至正十四年,公元4051年,西历1354年,九月初一,刚刚登基还不到一个月的大明皇帝公输锦,就悄悄离开了国都建康,北上抵达山东的东昌府(聊城)。
这次北伐战役,因为出兵众多,且各路互不统属,鲁锦必须要靠前指挥,另外也是刷刷威望,皇帝亲临,也能给各军将士涨涨士气。
而且他很久没有亲临一线了,这次北伐可能就是圣武军最后一次‘倾国之兵’的大规模战役,以后打的更远了,用兵的规模也小了,鲁锦也不可能再亲临一线了,所以这应该是他自己亲自在前线指挥的最后一战。
枢密院的几人中,冯国用被留在建康看家,包毓这个情报头子和夏煜这个参谋倒是跟在鲁锦身边。
聊城的城墙上,鲁锦看着天边泛起的鱼肚白,突然对身边的包毓问道,“你说山陕那边,他们能挡得住我们吗?”
包毓想了想才说道,“镇守陕西的是陕西宣慰使张良弼,字思道,这个张思道的祖父张泉是元廷的怀远将军,自其祖父那一辈,就一直是关中镇守将军,其祖孙三代,皆陕西世袭武将。
“张思道的父亲张袁育有七子,张良弼排行老大,其下还有良佐、良臣、张德、张山、张珪、张俊德、张顺德,七子皆在军中,故而又有关中七条枪的称号。
“不过这些年张氏部将并未参与战事,有几成真本事还未可知,但依臣之见,张氏诸将皆不足为虑。”
“哦,为何?”鲁锦好奇道。
“因为他们兵少。”包毓再次介绍道。
“陕西经过前宋、西夏、蒙古三方拉锯之后,人口早已十不存一,目前估计陕西行省人口最多也不超过百万,这还是元廷划分的陕西行省,是包括了甘州、肃州、凉州、以及兰州地区,再加上汉中这些地方的人口的。
“如果按照陛下所划分的陕西行省,那人口就更少了,可能就只有四五十万左右,就算十丁抽一,张氏最多也就只能凑出四五万兵力。
“但是据情报局侦察,现在张氏诸将手中的兵力大概只有三到四万之间,这也符合总参对其人口规模的判断。
“那么在只有三四万可战之兵的情况下,又要防守关中那么大的地方,关中可是有近百城池,这三四万兵如果均匀的撒下去,一座城最多几百人,那还守什么?所以他只能集中兵力守一两处重要关隘。
“而我军的西路军,两个集团军加两个禁卫师,还有两个骑兵团,全加起来足有十四万,且实战经验丰富,还有上百门大炮助阵,不论是攻城还是野战,十四万人先聚成一团,就不可能啃不下这关中七条枪。
“等灭掉其主力,这关中哪里还有兵能挡得住我军兵锋?其余地方皆传檄可定!”
鲁锦闻言点点头,确实兵力差距太大了,那张思道七兄弟就算浑身是铁,又能捻几根钉呢?
不过这时旁边的夏煜又说道,“张思道七兄弟在陕西最大的优势,就是张氏三代在陕西世袭为将,对当地地形及军政的熟悉程度肯定要高于我军,二来关陇地区自古便出产良马。
“其兵力虽少,正面无论野战还是城池攻防,都不可能挡住西路军主力,但如果张思道有一支敢战的骑兵,不需规模太大,只需几千骑,仗着熟悉地形的优势,完全可以放弃守城,保存有生力量,先将我军诱敌深入,拖长我军的粮道,然后再利用骑兵的高机动性四处迂回穿插,偷袭我军的粮道。
“一旦我军粮道被断,陕西本身又不产多少粮食,那我军兵多的优势反而成了劣势,十四万大军若被断粮,则成死军矣,除此之外,臣实在想不到我军还能怎么输?”
鲁锦摸了摸下巴,“放弃城池打游击战吗?这恐怕也难,游击战需要很高的士气,否则很难坚持,而且如果他们只有几千骑兵,那我们的西路军也有两个骑兵团,足够应对他们的骑兵袭扰了,除非他的三四万大军全是骑兵,且不要一城一地,专心用这几万骑兵跟我们打游击,这才有取胜的可能。
“但如果他真有几万骑兵的话,那我反而不会那么打了,我肯定会让西路军稳扎稳打,打下一城坚守一城,肃清残敌再继续缓步推进,挤压敌军的生存空间,拼国力对耗,他肯定拼不过咱们。”
夏煜和包毓都点了点头,然后夏煜才说道,“如果臣是张思道的话,那也只有这一个打法了,若这还不能取胜,不投降的话就只能逃,逃去兰州一带,或者远遁河湟西域,但臣估计他应该不会逃的太远,最多也就到兰州。”
“为什么?”鲁锦突然问道。
“因为他是汉人。”夏煜理所当然道。
鲁锦咂了咂嘴却没接话,在原历史上,张思道确实打不过徐达,然后退到了兰州一带,但他是个死硬分子,拒不投降,也不愿意为朱元璋效力,不过他也确实没跑去西域,于是在后来明军继续进攻青海的时候,张思道干脆悄咪咪的润了,直接跑回祖籍沛县过起了隐居的生活,改名换姓回乡务农,从此再没了他的记录。
鲁锦这时又问道,“那山西呢?”
包毓再次介绍情况道,“据大都那边的消息,负责镇守山西的守将是元廷中枢的知枢密院事,搠思监,此人是怯薛军出身,曾担任过福建宣慰司都元帅,后任江浙行省参政,负责督理海运,至元六年升福建右丞,负责整治福建盐法。
“前年跟着脱脱打过徐州,脱脱被贬后,其与雪雪退回大都,去年搠思监被封为陕西行省平章政事,今年又被召回大都任知枢密院,被调去镇守山西。
“此人作战倒也愿意身先士卒,也有些方略,毕竟是怯薛军出身,不可能不知兵事,但其为人有个缺点,那便是十分贪婪。
“情报局查到这厮可能盗刻了元廷的宝钞印版,并且在山西大肆印制假钞,借机敛财,导致如今山西跟河北假钞泛滥,通货膨胀严重,山西军民度日艰难,物价一日三涨,百姓怨声载道,导致其军心不稳。
“我军可以此为突破口,加强对山西军民的政治宣传攻势,揭露元廷和搠思监的恶行,再辅以推广我朝的盐铁券,稳定山西的货币,军事上再有一两次大胜,则山西可定矣。”
堂堂一国知枢密院,如此高官,居然在山西大肆印制假钞敛财,最离谱的是,鲁锦居然相信,因为在原历史上,这货本来就这么干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