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塞北两省(2/2)
俞通海收到回复后顿时吃了颗定心丸,随即便派出吴复的130师,以及曹良臣的一个师,让他们合力去打全宁,而他自己则是带着114师和禁卫师火枪兵,一起去打上都。
等吴复那边打完全宁之后,把曹良臣的那个团留在全宁驻守,吴复自己再带着130师主力去上都追自己,计划敲定,马上就干。
九月二十六,也就是鲁锦率领的南路军先锋抵达天津妈祖庙的时候,吴复那边也成功拿下了全宁,全宁孤悬草原,在元末这个时候,所谓的通辽或者说科尔沁,就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连人影都看不到几个,再加上吴复来的猝不及防,他们就算有心抵御也根本没那个实力。
再加上吴复刚来到城下就往城内射书,告诉他们大都已经被攻克,元朝已经灭亡,就连大元皇帝都已经被他们俘虏的消息,那全宁继续抵抗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至于怀疑?那根本不用怀疑,如果大都没有被攻克,那红巾军究竟是怎么跑到全宁这种草原深处的?所以他们毫不犹豫的就信了。
只可惜全宁城中的人口太少,只有几千人,充其量只算个镇子,即便只留下曹良臣的一个团,驻军人数都比当地的老百姓多,指望当地供给军粮那是肯定不可能的,这就只能催促后方赶紧运粮过来了。
另一边,俞通海那头也在九月二十八日,赶在月底前抵达了上都城下,上都不比全宁,毕竟元朝还用着两都巡幸制,大元皇帝每年有小半年都在这,因此无论是人口还是城池建设,都要比全宁那边强得多,这边的城内人口加上周围的牧民,少说也有将近两万人,但依然没俞通海带去的兵多。
而且虽然城内人口不算少,城里的军民也有意抵抗,但这场预想中的上都之战仍然没打起来。
主要是因为俞通海手中还有一样大杀器,那就是之前张德胜他们抓来的怯薛军俘虏,这些人常年跟在小铁锅身边,是大元皇帝的禁军,又经常跟着小铁锅往来于上都和大都之间,和上都城里的许多官民都认识,既然有熟人,那就好办了。
俞通海派了几个怯薛军俘虏入城招降,说明了妥雚贴睦儿已经被圣武军俘虏,山陕辽东也已经全部沦陷,太子和皇后也即将被俘,大元确实已经灭亡了的消息,上都城里的军民这才放弃了抵抗,打开了城门。
拿下上都和全宁之后,俞通海还获得了一个意外收获,因为上都和全宁都地处草原,当地牧民大多养的都有马匹,这就给他提供了补充战马的机会。
之前在锦州的时候,辽东情报站站长关天杰已经给了他两千匹马,张德胜打妥雚帖木儿的时候,俘虏了那些怯薛军,又顺便缴获了两千多匹马,然后俞通海又从当地牧民手中打白条赊账买了四千多匹马,这一下子就给他凑出了两个骑兵团的战马,足有九千多匹。
有了这些战马之后,等到十月初二,吴复率领130师赶来跟他会合,他立刻把吴复留在大都镇守,亲率九千骑兵赶去距离上都北面二百里的应昌,虽说那些步兵不怎么擅长骑术,但只是把马匹当作交通工具,到了地方再下马作战也是一样的,起码可以节省士卒的体力。
就这样,四天之后,十月初六,俞通海又故技重施,派俘虏前去招降,又顺利的招抚了应昌,直到此时,只需再向北百里,他就可以到达后世的锡林浩特了,不过那里现在什么都没有,只是一片草原,于是他也就没再继续前进,只是派人回去传信,向杨璟那边报捷。
与此同时,南下押送小铁锅的张德胜,也于九月二十四日攻占了平岗道中间位置的宜兴、兴州(承德)二城,并于次日二十五日从北面攻占了古北口,然后镇守此处,只等着鲁锦的南路军打过来,自己就去跟鲁锦会师。
而在山西的中路军,常遇春那边,他们的情况也和俞通海差不多。
常遇春是九月十六日抵达兴和路(张家口)的,然后在那里休整了三天,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小铁锅从他这里逃命。
后来常遇春一琢磨,这次北伐,他们中路军是最先出动的,那么大都那边就算收到消息,也肯定是先收到圣武军攻打山西的消息,山西都已经被打了,那鞑子皇帝就算逃命,也肯定不会往山西跑,否则不是羊入虎口吗?
因此鞑子皇帝八成是不会来军都陉了,那么接下来自己该找点什么事做?总不能累死累活的跑了上千里,到头来一仗都没捞到打吧?
俞通海那边就是因为来了一趟没仗打,这才盯上了上都和应昌,都快打到锡林郭勒了,常遇春这边也差不多。
堵截大都元廷的出逃路线,这是最根本的任务,常遇春当然不能忘,既然元廷不往他这来,那也就没必要继续死等下去了,于是他先派出平定的109师,又让他带上了一个山炮连,顺着军都陉主动往大都方向打了过去,既然你不来,那我就去找你!
平定的109师从九月十九日出发,二十一日就攻克了宣德府(宣化),一天都没休息,第二天就继续朝着怀来杀去,结果还没到怀来城下呢,半路上就遇到了刚刚赶来的大元太子爱猷识理答腊,以及奇皇后和丞相哈麻等一行人。
这帮人磨磨蹭蹭走了八天,终于是从玉田县走到怀化了,结果没想到还是晚了一步,还没来得及出军都陉,就被圣武军反方向主动找上了门。
突然来的大功,让平定的109师将士顿时喜不自胜,嗷嗷叫的就冲了上去,当场将奇皇后和爱猷识理答腊这对母子抓获,丞相哈麻最终也没逃脱,被平定生俘于怀来城下,除了这三个重要任务外,还抓到元廷中枢的官员数百人,可谓斩获颇丰。
喜获大功的平定立刻派人往常遇春那边报信,同时自己也继续向怀来挺进,并于当日攻占居庸关,然后据守关城,等待着南路军前来会合。
而在鲁锦、朱亮祖、廖永忠率领的南路军那边,他们于二十六日才刚抵达天津,此时这里还叫海津镇,男女老少全加起来都不到五千人。
鲁锦参观了海津镇的妈祖庙,他以前的印象里,一直以为是朱棣给妈祖册封的天妃封号,没想到元朝的妈祖信仰就已经传到了天津这里。
听别人解释,妈祖信仰最早起源于福建,而天津就是元朝海运粮食的终点站,天津的海河直通渤海,这时候的海船可以直接顺着海河驶入大沽口,然后把粮食卸下来,再换乘吃水浅的小船继续沿运河送去大都。
那些江浙和福建的操船之士,年年往天津跑,也就顺着运粮的机会,把妈祖的信仰传到了天津,在这建了一座妈祖庙。
鲁锦听说了来历,又特意赶去大沽口的漕粮码头参观了一下,原历史上的两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的风帆战舰就是顺着海河一路驶到了大沽口,继而在天津登陆,然后打进北京,烧毁了圆明园。
鲁锦参观过后,照例给海津镇改了名字,换成他熟悉的天津,接着又留下了一句此乃海防要地,必须要移民筑城的话,然后就带着大军继续往大都方向赶路了。
两天后,九月二十八日,南路军的先锋,郑用率领的独立骑兵师就率先来到了通州城下,当天中午,前锋又抵达了大都,这次的北伐之战终于到了尾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