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集装箱产业的布局(2/2)
设备是进口的,培训的人也要按照厂家的计划来,等设备建好了,才会让我们的人去。”
香港还是有一些重工厂的,但长兴集团这十年来基本上都是做的轻工业,一些技术含量稍高的电视机,也不算重工业。7月下旬,香港葵涌:
“是的。”郑志杰点头道:“相比来说,货柜码头这边还好一点,红磡海底隧道那边时间更长,这干活空间有限,没办法靠着家人增加速度;
杨文东询问:“老魏,这个工厂的人都没问题吧?特别是以后大规模生产的时候?”
而且即使能够增加也没用,整个隧道的设计、用料完全就是听外资方的,我们连反驳的底气都没有。”
“3000个20英尺?我记得这个市面上价格是2000多美元吧?”杨文东问道。
“没有设备也就只能听从他们的了。”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嗯,这速度也还行。”杨文东点点头,原先历史上是1970年动工,现在竣工,提前了2年时间。
“好,这样我也放心一点了。”杨文东又问道:“那这边产能,一年准备多少?”
几人走进工厂后,魏泽涛道:“杨生,热轧厂还是可能有点危险的,我们去楼上隔着玻璃看看就行了。”
周浩然道:“其实长兴实业的粘鼠板,可以搬过来,这边人工成本比香港低一半不只,用香港的人做粘鼠板有点浪费了,可以让那边做其他更有技术含量的产业。”
“短期内也只能如此了。”杨文东道。
距离有点远,所以是开车去的,10分钟后,众人来到了一间工厂面前,还没下车,就听见“嘭~”的一声,感觉土地都有些震动了。
在香港做集装箱热轧及焊接就很费劲了,再做炼钢几乎不太可能,除非买粗钢回来炼制精钢,但短期内肯定不会搞,就算要搞重工业,也得一步一步来;
郑志杰回道:“预估会在1970年中,但不知道美国佬的效率,会不会导致延期。”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杨文东看了看周围道:“老魏,这车间还得安装更强的排风扇,这种化学物质靠着口罩是没多大用的。”
“嗯。”杨文东点点头,道:“这算是我们集团第一家重工业工厂了吧?”
魏泽涛回道:“杨生放心,专业的质量、技术、焊接工程师都是从日本挖来的,湾湾那边也从他们造船厂挖来一些人;
别说这会集装箱才刚刚出现,就是几十年后的21世纪,集装箱经常性的供不应求;
“好。”杨文东自然也不会不同意,安全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且他也不懂技术,靠近看也没啥用。
早年自己创业半年后搞出便利贴,粘鼠板的那点利润其实他就不在乎了,但粘鼠板需要大量人工,所以早期就一直保留下来,甚至还特意开拓海外渠道,帮助它发展,反正自己也不至于亏钱,一举多得;但如今时代变了,香港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自己集团旗下其他公司也快速扩张,那就可以考虑将这个最低端的产业迁移走了,也让曾经的员工们部分可以真正学点手艺。
汽车在吉隆坡转了一圈后,便再次回到机场,然后直返香港;这次来吉隆坡,也只是顺便看看,因此并没有与当地发生什么交集,他并不准备在马来西亚投资地产、金融或者其他等等,顶多建超市或者电影院,这些也都是小产业。
魏泽涛回道:“杨生,半个月前从日本购买的中型热轧压机已经调试好了,目前已经在小批量生产集装箱钢板了。”
“好的。”魏泽涛又道:“杨生,这些味道大部分是因为我们需要做焊接完之后的密封检测,一种专门的气体,现在只是在研究初期,等以后会有专门的单独车间做这个试验的,也能保证准确性。”
魏泽涛道:“目前规划的产能是一年生产3000个20英尺标准集装箱,后面如果需求增加,可以再继续扩大规模,周围的土地也已经买下来了。”
杨文东、郑志杰、魏泽涛、郑玉华几名长兴集团最有权势的数人,都来到了港口工地之前。
虽然他也知道未来吉隆坡地价房价肯定会涨,但肯定比不上香港与新加坡,所以自然不会投资;返回香港之后,自然就是正常的生活,如今全家人在一起,很多时候也是玩的很开心,家庭的快乐,可能就是看着孩子笑,也就够了。
为了生产集装箱,长兴实业也是了120万美元买了一套大型热轧设备,投入非常高,不过如果能够大批量生产集装箱,以如今市场对集装箱的需求以及高价,很快也就能赚回来的。
这些年来,他也尽量高全产业链以及简单设备本土制造,可这种大型的、复杂的,别说香港,就连日本目前都得从欧美进口,因此专利都是美国的。
前世的中集一年能够生产几百万teu(20英尺集装箱),自己这边还差的老远呢;如果自己能够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等以后国内改开迁移进去,说不定未来的500强“中集”,就是自己的了,这对于长兴实业来说,也会是一个潜力远超过便利贴、拉杆箱等的新兴产业;
甚至以后自己也可能借此进入钢铁领域,不过选址会是一个大问题,等以后集装箱规模真的很大了,再认真考虑。
魏泽涛答应说道:“好的,只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得现在就费很大的成本来培养新人了,要远比现在的人多,且周期长,这种行业不是之前的产品。”
“没问题,做个预算给我。”杨文东笑说道:“想要做大产业,就得舍得投入,比起未来的收益,这点算不了什么。”
ps: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