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同窗稚子趣 青溪姻缘起(2/2)
卫夫人继续道:“笔法千变万化,不过是几种基本笔画变换组合而成,万变不离其宗。”卫夫人顿了顿,观察到除了褚蒜子和杜陵阳在认真听讲之外,其余的在交头接耳,不禁莞尔一笑,无奈的摇摇头。“书法妙就妙在将抽象的线条形象化。在学习一‘横’之前,大家先观察下天空上的流云,看从中能悟出些什么?”
稚童争先恐后回答,称流云像朵、蘑菇、柳叶等等,唯有褚蒜子另有主见:“云儿漂浮游走,变化万千。”
“不错!浮云流动游走,形状会千变万化。这一‘横’恰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内在有各种微妙的形象。”
这时,突然几只白鹅跌跌撞撞向山坡跑来。有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后追赶,乃王羲之。王羲之追着白鹅,累得气喘吁吁:“站住!别跑啊!我的鹅,别跑啊!”
卫夫人叫住王羲之:“王羲之!”
王羲之作揖行礼:“见过卫夫人!方才学生在对着白鹅练字,不成想让鹅给跑了!”
“羲之啊!快来见见我新收的徒儿们!这是你们的师兄王羲之,是为师的得意弟子。”卫夫人道。
“师兄好!”稚子们齐声。
“以后多向你们师兄请教,学习他研习书法的心得体会!”
王羲之,字逸少,酷爱养鹅。鹅的体态优美,食指高钩若鹅头昂扬微曲,运笔时如鹅掌拨水,王羲之从中悟出书法的线条之美及内在结构。
一日,褚歆、郗昙、杜陵阳、褚蒜子来至九曲青溪边玩耍,放风筝。家丁们则在不远处观望稚子们尽情嬉戏玩耍。
“看,我的风筝飞得最高!”郗昙道。
“不对,是我的!”杜陵阳不甘人后。
褚蒜子忽然一声惊叫:“啊,我的风筝!”风筝被挂在了树枝上,情急之下,小小的褚蒜子爬到了树下一颗大石上。
“蒜子妹妹,小心啊!”杜陵阳喊道。
此时,时年8岁的琅琊王司马岳乘坐车舆,带着侍从经过,见大石上站了个女童,便喝令停车:“此处风景甚好,本王想要下来走走!”
“是!”侍从道。
司马岳见女童在拼命扯着什么,不禁好奇的驻足观看。褚蒜子立于石上,踮起脚尖,无奈风筝被树枝紧紧缠绕,一不留神,从石头上摔了下去,掉进水里。褚蒜子拼命扑腾:“救命啊!救命啊!”司马岳谙熟水性,飞快跑去,奋不顾身跳进水中。同伴们瞬时全围在了小河边,众仆从慌忙赶来,此时司马岳已救褚蒜子上岸。
褚歆不胜感激,行礼道:“感谢郎君救了舍妹!敢问郎君尊姓大名?”
侍从惊魂未定:“殿下,您怎能不顾安危,亲自下水,吩咐婢子们去就好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婢子们就是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侍从朝褚歆道:“殿下乃琅琊王司马岳!幸亏殿下无事,否则”
褚蒜子忙拜谢行礼:“多谢殿下相救!”正可谓天降赤绳,青溪姻缘一线牵。司马岳、褚蒜子二人缘起,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