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此事非仲达不可(1/2)
第569章 此事非仲达不可
秦承乾似懂非懂点头,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案上兵书,询问道:“太傅是说,父皇是执剑之人,儿臣将来要学的是藏剑之术?“
司马懿眼中掠过一丝赞许,却只欠身道:“殿下天资聪颖。藏剑非为示弱,乃为护鞘。大唐如出鞘利剑,锋锐无匹,然剑鞘若朽,利刃亦难免崩折。“
司马懿眼中掠过一丝赞许,却只欠身道:“殿下天资聪颖。藏剑非为示弱,乃为护鞘。大唐如出鞘利剑,锋锐无匹,然剑鞘若朽,利刃亦难免崩折。“
窗外忽有雁阵掠过,唳声穿云。司马懿望着雁群远去的方向,袖中手掌缓缓松开。方才太子那句“藏剑“,竟与他深夜对镜自省时的念头不谋而合。
他知道,现在的秦寿,目光已经从外面转移到朝堂之上,对方正在削弱一些不利于社稷的因素。
比如世家。
而司马家族就是河内著名的世家,和河北、中原的世家联系十分紧密。也是唐皇警惕的对象。他劝秦承乾藏剑,实际上,何尝不是在劝说自己藏剑。
几日后朝会,户部奏报江南水患,请求拨款赈灾。御史台当即有人弹劾江南诸郡县治河不力,主张严惩。
秦寿未置可否,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司马懿身上,询问道:“仲达以为如何?“
司马懿出列奏道:“臣以为,眼下当以赈灾为要。各地郡县虽有失察之过,然此时临阵换帅,恐生动荡。不如令其戴罪立功,抓紧时间赈济灾民,限三月内疏浚河道,若逾期未竟,再行处置不迟。“
他话音刚落,便有年轻御史反驳:“大学士此言未免姑息!若官官相护,何以儆效尤?“
司马懿不卑不亢回道:“臣非姑息,乃权宜之计。江南百姓嗷嗷待哺,此时争论罪责,不如速发粮草。至于各郡县官员,可另遣钦差前往监工,既防其懈怠,亦显陛下体恤灾民之意。“
秦寿抚掌笑道:“仲达所言极是。便依此计。此事既然是仲达的计策,那就劳烦仲达前往江南走一遭,主持赈灾和安抚灾民之事。“
司马懿听了神情一愣,顿时察觉到其中的问题。
赈灾好办,但安抚灾民就是一个问题了。
“臣遵旨。”
司马懿心中无奈,只得应了下来。
退朝后,贾诩随秦寿回御书房,低声道:“陛下让司马懿前往江南,既顾全了朝廷体面,又安了地方人心,滴水不漏,老臣佩服。“
“仲达聪慧,他一定知道这里面的情况,有些事情,朕不好出面,只能派一个聪明人前往。这样一来,朕就能稳坐钓鱼台了。”秦寿笑呵呵的说道。
言语之中,没有任何算计臣子的愧疚。
贾诩漫不经心道:“他是把'藏'字诀练到家了。年纪轻轻,这点不好。“
秦寿听了扫了贾诩一眼,身边的这个老家伙,何尝不也是如此。只是一个是壮年,一个是老者,一个是为了韬光养晦,一个是为了自保,这是不一样的。
司马懿回到自己府邸,皱着眉头,思索着朝堂上发生的一切,脸色阴晴不定,他只是潜意识的感觉到此事有些问题,却没有发现其中的玄妙。
他独自坐在书房内,指尖轻叩案几,脑海中不断回放着朝堂上的情景。烛火摇曳间,忽然想起贾诩那意味深长的眼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