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9章 烟花三月渡大江(上)(1/2)
江宁城内,郎氏兄弟依依惜别。
“三弟,此去福州路途遥远,万事皆要小心”,郎廷佐小心翼翼地嘱咐郎廷相。郎廷相曾因剿灭流寇不力被评为庸懦无才,然而郎总督却知道自己这个弟弟见识是有的,只是胆子小了些而已。
“二哥,两淮失守,江宁迟早守不住,您何不一同去福州?”郎廷相苦劝。
“吾经营南直隶久矣,早把江宁当作自己的家,不到万不得已,又如何能离开?”郞廷佐叹了口气,忽然感伤道:“吾若有事,须替吾照顾好汝嫂嫂!”
“二哥放心,小弟定照顾好嫂嫂她们,只是~”郎廷相欲言又止,咬了咬牙低声说道:“听说屈尽美降卫后仍为漕运总督,您何不效仿?”
郎廷佐苦笑,“屈尽美降卫早且献粮献船有功,所以能保留原职。而吾已经丢了半个南直隶,投降恐为卫军看轻。且卫主已经任那位卫拉特之狼为江南江西总督,降卫后吾还能当总督吗?”
郎廷相终于明白兄长不肯降卫原来是因为舍不得江南江西总督的官位,长叹一口气后告辞而去。
一样米养百样人,有“忠臣”便有“奸臣”。郎总督不肯降,韩巡抚肯。江苏巡抚韩世锜与屈尽美相交甚厚,见卫军势大又闻听屈尽美降卫后得到留用,偷偷派人面见秦王绰思吉,表示卫军若至,他愿为内应助卫军夺取苏州。此时的秦王殿下已拟定渡江作战计划且知道韩巡抚麾下只有四千抚标,苏州的军权大多掌握在苏松水师镇总兵张大治手中,不远的崇明岛上还驻有吴军江南提督梁化凤的水师,在此登陆并无绝对把握,所以只命土城郡王纳噶特领兵两万佯攻苏州,并不作为渡江的重点。
乾元二十七年(1670年)三月二十一日卯时初刻(凌晨五点),通州、瓜州、江浦、和州、无为州的卫军同时发起渡江作战。虽然根据征东大将军、秦王绰思吉的军令,有的地方是佯攻、有的地方是助功、有的地方是主攻,但此时的大卫立国未久、恰如旭日东升,将军们心气儿皆高,谁也不想当配角,时辰一到即率领部下奋勇渡江,纵然是佯攻,也打出了主攻的气势。
扬州府通州(南通)码头最大的一艘战船上,土城郡王纳噶特巍然屹立,双目凝视着大江南岸,什么话也不说。
降将安庆总兵邓君弼猜出主将心意,奉迎道:“通州据江海之会,由此历三吴,问两越,或出东海,动燕齐,亦南北之喉吭。殿下虽是佯攻,由此出发,未尝渡不过大江”。
“说得好!”纳噶特大声许诺道:“孤未打过水战,便由尔代替孤指挥,若能渡过大江夺取苏州,当记尔为首功!”他虽有争功之念却深知自己不精水战,而邓君弼久驻江边,打水战是把好手,索性让其指挥。
自己只是一介降将,没想到竟被委以统兵之责,若能替王爷立下渡江首功,定能博得王爷信任,今后不愁不能飞黄腾达。邓君弼大喜,激动地表起忠心,“殿下放心,末将定当誓死报国!”
这位总兵打水仗还真是把好手,随着一杆杆号旗挂起,卫军的战船缓缓升帆,以八或十艘为一队。
见己方军阵已成,邓君弼打出了“出击”的号旗,五百艘大小船只载着两万卫军驶向对岸。想立功的并非只有他一个,滁州游击高沾带着十艘快船利箭般行驶在最前方。
吴军苏松水师镇总兵张大治驻军于苏州福山港,见卫军渡江,率三百多艘战船、一万五千水师出港拦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