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0章 汉家山河青天守(1/2)
杨宝荫、赵天元领着一万七千人马赶到广信府治上饶,使得广信知府曹鼎望又惊又喜。此人本是徽州知府,博学多才,工诗,制墨尤其精良,因与安徽巡抚张朝珍不睦被降了三级,好在江西巡抚董卫国很欣赏他的文才,向大周朝廷上奏重新起复,任为广信知府。他感董抚院知遇之恩,尽心办差,将广信一地治理得井井有条。闻听卫国东路大军屯兵于江山县,广信副将柯升麾下人马又被董抚院调离,他心里清楚凭上饶城守营和自己手中的那些衙役杂兵肯定守不住,又不愿降卫辜负了董抚院知遇之恩,所以动了弃官逃跑的念头,偷偷命人将家赀装车,一旦卫军逼近,立即走人。正在这节骨眼上来了援军,怎不叫人惊喜?
“曹抚台可曾派人打探江山县的卫军人数约有多少?”一见曹鼎望,杨宝荫便问。
曹鼎望脸一红,他本打算逃跑,又如何会派人打探敌情?讷讷说道:“下官乃是文官,对军事一窍不通,只是听路过的行人说胡卫的那位秦王麾下人马极多,有说二十万元,有说三十万的,有说四十万的,甚至还有说五十万的,到底多少,委实不知”。
赵天元大怒,他本海寇出身,匪气十足,当即呵斥道:“卫军驻扎江山县已久,汝居然连派人打探都没做,真正是蠢材!”
可怜曹知府一向自诩文彩风流,没想到今日被人骂作蠢材,不由得又羞又躁,面红耳赤。
“咳~”杨宝荫微咳一声,止住赵天元发怒,谓曹鼎望曰:“请曹府台速将城里的青壮征发来加固城防,本地的汛兵衙役也全部勒令上城协守”。
“下官这便去办”,曹鼎望连忙称是退下。
乾元二十七年(1670年)六月三日,大卫国征东大将军、秦王绰思吉做好了攻入江西的准备,亲率二十三万大军由江山县顺玉溪南下,扑向江西广信府玉山县。出征前年轻的殿下激励众将曰:“我军的驻地名为江山,为了大卫的一统江山,诸位当奋勇前进,立不世之功!”
“末将定当奋战”,“愿替殿下效死”,“大卫必胜”众将听罢群情激昂,士气高涨,纷纷高呼请战。
在激昂的请战声中,嘉兴总兵赵玥的声音尤其洪亮,他奉命带领湖州副将玛哈达、宁波副将麻荫扬、衢州副将孙加印、金华参将石调声诸将麾下的三万浙江兵为先锋,新降之人渴望立下功劳。
“孤听闻戚少保(指戚继光)时,浙军闻名天下,今日愿观诸位雄风”,绰思吉笑着鼓励浙军将领。
“末将等定不负殿下重托!”赵玥代表浙军将领信心十足地表态。信心来源于实力的悬殊,有消息说玉山城的守军不足千人,而自己足有三万战兵,不愁打不下来。
然而他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敌人:五十二岁的玉山知县黎士弘。此人本是广信府推官,因玉山县迭遭战乱知县出缺,百姓离乡背井,被广信知府曹鼎望派往玉山署知县职。曹鼎望选他是听说他为政清廉、听断精明,他也果然不负重望,一到玉山便省问疾苦,招集流散各地百姓,垦田定赋,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又重新审理积案,释放无辜百姓数百人,被百姓称赞为“黎青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