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9章 日暮途穷老臣悲(1/2)
贵阳府南部的卢山司本是定番州八蕃(布依族)之一的卢番领地,自从卢番长官卢大用投降大周朝之后,这里便成了贵州提督李本深剿灭贵州卫军残部的大本营。
“唉~”悠悠的一声长叹,道不尽李提督心中忧愁。
“军门为何事烦恼?”心腹、提标总兵余友德见状问。
“还能有何事?还不是为了那条滑不溜秋的老泥鳅”,李本深恨恨地说。滑不溜秋的老泥鳅指的是大卫国贵州巡抚任僎,此老已经七十多岁,却老而弥坚,带着少数残兵败将在贵州南部的大山之间窜来窜去。自己带兵围剿,尽管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总是消灭不了他。这老儿每回战败后都跑到深山老林中躲藏如同人间蒸发一般,稍不留神,又时不时从山上下来袭扰围剿的弟兄,弄得自己头疼,很头疼!
“军门无须烦恼,山上缺衣少食,只要咱们坚持围剿,迟早能将那些山鼠一网打尽”,见主帅忧虑,余友德赶忙宽慰。
“唉~贵州处处皆山,想围死困死那条老泥鳅,兵少了可不成。可卫国大军压境,前段日子,罗抚院(贵州巡抚罗绘锦)带着部份兵马去了川黔边境;此后赵督宪(云贵总督赵廷臣)又亲率大军赶往乌江布防;不久前,赵督宪又命贵州都指挥使尚建国带三千卫所兵和一万三千土兵驰援建昌。如今吾手中能用于围剿的军队只有两万多,听起来不少,可往茫茫大山中一摆,压根就不够用!昨日接到陛下军令,说是北边战事不顺,陛下欲放弃湖广返回云南,严令咱们尽快荡平贵州的卫军残部。这差使着实不易办呢!”
余友德陪着上官叹了半天气,猛然灵机一动说道:“依标下看,任老贼之所以能在咱们的围剿下游刃有余,并不是其本人有多大能耐,而是因为有本地土司向其提供粮饷、充当向导。比如郎岱陇氏、普安州龙氏、八番中的龙氏和石氏等,皆是贵州的地头蛇,有彼辈相助,老贼方能逃脱”。
“这些还用汝说,吾自然知晓”,李本深没好气瞥了余友德一眼。
余友德罔如未见,继续说道:“成也地头蛇,败也地头蛇,军门何不在当地人中想想法子?”
“嗯?”李本深闻言一震,缓缓言道:“说说汝的想法,若能助本督抓到这条老泥鳅,当记汝一大功!”
余友德呵呵一笑,“标下也无什么好法子,无非就是赏罚二字。请军门传令贵州各处,如有告诉卫军消息者,赏千金、上报朝廷封官六品;若敢向卫军提供帮助,灭三族、财产充公”。
“汝这法子好使”,李本深呵呵一笑,“不过,还须加上一条,若有土官助朝廷剿贼,视功劳大小赏赐山林田地”。
余友德眼睛一亮,惊呼道:“凡土官者,没有不想扩充领地的。军门高明!”
李本深颁发的军令迅速传播到贵州各地,亲周的土司纷纷磨拳擦掌以求得到赏赐。别的赏赐也就罢了,土地可是土司老爷们的命,如何能不努力?亲卫的土司则感受到巨大的压力,灭三族、财产充公可不是闹着玩的,意味着传承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家族有可能毁于一旦!
康佐土司薛荣很焦灼!不为别的,只因为大卫国贵州巡抚任僎、贵州提督丹巴达日杰率领的两千多卫军残部此时正藏在康佐司的莽莽群山中。说是卫军残部,其实真正的卫军战兵只剩七百多,其余皆是忠于大卫国的土军。两千多人听起来不多,可对小小的康佐土司来说,人吃马嚼其实是笔很大的开销。没过几个月,薛氏的粮仓便见了底。
薛荣其实并不想卷入卫吴两国的战争,因为无论哪个都能轻而易举地令康佐薛氏灰飞烟灭。可康佐薛氏世世代代听命于郎岱陇氏,郎岱宣慰使陇安藩忠于大卫国,听命于陇氏的薛氏自然也得为大卫效忠。
可如今的形势一日不如一日,卫军在贵州的控制区仅剩下康佐周边的小块地盘。即便是曾经不可一世的陇宣慰使,手下也仅剩两百个土兵,而山下足有数万吴军。薛荣觉得再跟着大卫国,迟早死路一条。李提督可是说了,敢向卫军提供帮助者,灭三族、财产充公。若如此,康佐薛氏完矣!
薛荣越想越觉得心慌,思忖良久后,将心一横,提笔给李本深写起降书,唤来家奴薛贵,“汝去趟山下,把这封信交给李提督。记着,务必交给李提督本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