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1章 特別邀请(2/2)
安森轻轻摇头,“你伤害了阿方索。”
蒂耶里,“哈哈。”笑声还是控制不住,“老实说,我认真考虑过『人类之子』,哪怕你们现在依旧正在拍摄也没有关係。”
对於一些顶级导演、顶级演员的作品,蒂耶里相信,先下手为强,在他们筹备、拍摄的时候就应该发出邀请,否则柏林和威尼斯也在虎视眈眈,坎城不一定拥有优势。
也许,未来有一天,坎城能够成为人们心目里的圣殿,任何人都以前往坎城主竞赛为荣,那么蒂耶里可以稍稍安心一些。
但不是现在。
所以,邀请需要趁早。
“可是,我询问过相关人士,这次作品的拍摄非常复杂,后期工作更是繁琐,你们的目標是后年上映,而不是明年,对吧?”
“所以,即使邀请『人类之子』,也应该是2006年的坎城,不是2005年。”
“我们现在的目標是『与歌同行』。”
安森眉尾轻轻一挑,“这位相关人士,不会是卢卡斯-伍德吧?”
蒂耶里笑了,“你知道,我应该保守线人的秘密,对吧?”
安森无语,现在终於知道蒂耶里为什么能够悄无声息出现在伦敦了。
站在森林影业的角度来看,他们自然希望自己投资製作的项目能够进入坎城,在正式登陆院线之前爭取一波曝光率,能否得奖不重要,重要的就是一种营销一种推广。
安森露出一个无奈的笑容,轻轻摇了摇头,“他欠我一顿晚餐。”
蒂耶里但笑不语。
安森,“如果是寻找『与歌同行』,那你应该寻找导演才对,詹姆斯-曼高德应该非常乐意接受坎城的邀请。”
在前世,“与歌同行”没有走电影节的路子,根据传闻,二十世纪福克斯曾经考虑过报名威尼斯电影节。
毕竟威尼斯算是颁奖季前哨战,儘管在2004年的当下,这种联繫不明显,人们也暂时没有把威尼斯和多伦多当作奥斯卡颁奖季的开端,但瞄准奥斯卡的诸多电影確实愿意前往威尼斯首映,从那里开始宣传造势。
然而,二十世纪福克斯內部试映之后,缺少信心,尝试性地询问威尼斯一番,意识到竞爭太过激烈,於是就乾脆利落地放弃了,与其前往威尼斯面临口碑的考验,不如直接登陆院线走常规发行路线。
某种程度上,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判断是正確的,“与歌同行”的成品质量確实褒贬不一,最后在奥斯卡也无缘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提名,焦点全部集中在两位主角身上,颁奖季学院公关策略也稍稍不同。
否则,以詹姆斯-曼高德在好莱坞打滚多年的名声,报名一下威尼斯或者多伦多,並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困难的地方在於能否进入主竞赛而已。
现在,蝴蝶效应已经改变了一切,“与歌同行”可以当作一部全新电影,电影的处境和状况也截然不同。
甚至於蒂耶里亲自上门邀请。
蒂耶里轻轻摇头,“不,我们邀请的是安森-伍德,而不是詹姆斯-曼高德。”
安森嘴角一抿,流露出些许玩味,再次落在蒂耶里身上的眼神意味深长起来。
“我以为在法国,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一切以导演为主,导演才是电影的灵魂与核心,演员只是电影的一部分,怎么,你上任之后,准备在坎城掀起一股全新的变革风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