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大唐的变化(2/2)
“好,好啊。”
老者眯眼望着远处的宫墙,拐杖在青石板上点得笃笃响。
“想当年我考科举时,在宫门外候了三天都没敢抬头看,如今倒能踩着这金砖地闲逛了——这世道,是真的变了。”
话音未落,忽然有阵急促的脚步声自东侧传来。
叶江南眼角余光瞥见一队带刀侍卫正往麟德殿方向赶,领头的校尉行色匆匆,腰间的佩刀碰撞着甲片,发出清脆的叮当声。
他心里一动——麟德殿可是标在红区里的禁地,这时候派兵过去,莫不是出了什么事?
正思忖间,那老者忽然拽了拽他的袖子:
“快看!那不是房相公吗?”
叶江南抬眼望去,只见房玄龄正背着手站在不远处的槐树下,身边跟着个捧着账簿的主簿。
老相国鬓角的白发又添了些,却依旧腰杆笔挺,正指着宫墙根下新栽的几株垂柳,不知在跟主簿说些什么。
就在这时,房玄龄像是察觉到了什么,忽然朝这边望过来。
四目相对的刹那,叶江南分明看见老相国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化作个意味深长的浅笑,还极轻地朝他点了点头。
叶江南心里咯噔一下——看来这皇宫半日游,怕是不能像普通游客那般悠闲了。
房玄龄没有过来和叶江南打招呼。
他又不是傻子。
叶江南一个人前来,又没有去找晋阳公主和陛下,肯定是有原因的。
自己要是打扰了人家,惹恼了叶江南,那不就是给自己找罪受吗?
不过,虽然不能去找叶江南,但是没说自己不能去找自家陛下。
叶江南许久没来大唐,陛下嘴里老是念叨。
想去看看叶江南,又怕打扰了叶江南。
好不容易叶江南来大唐了,自己要是不跟自家陛下说,估计得被扣一年的工资。
叶江南见房玄龄没有过来打扰自己的意思,心里不由的松了一口气。
他也确实不想被打扰。
想一个人好好看看,在自己没来大唐的这些日子里,大唐变成什么样了。
叶江南和其他游客一样,好奇的去看多出来的那个凌烟阁功臣去了。
看到第一个石碑,叶江南就知道什么原因了。
因为第一个石碑上,刻着的是他。
上面有他的名字,没有他的出生年月。
名字的下方,就是刻着的叶江南对大唐的贡献。
姓名:叶江南
大唐繁荣昌盛的奠基人,其功盖过千秋。
自入大唐以来,先生以非凡之智,引后世之技,开时代之先河。
观农桑,先生授新式耕种之法,改良农具,使亩产倍增,仓廪充盈,百姓得以饱腹,天下无饥馑之忧。
论工造,先生传炼钢之术、织布之巧,促百业兴荣。
长安西市,工坊林立,器物精良,远销四海,引得万国商贾云集,大唐物产之丰,令异域叹服。
谈教化,先生倡新学,建书馆,聚天下英才,授经史子集,亦传格物致知之理。
寒门子弟得以登堂入室,朝堂之上,新秀辈出,文风鼎盛,远超往昔。
言军事,先生献火器之秘,改良军械,铸坚甲利兵。
边疆戍卒,手持利器,威镇四方,突厥、吐蕃之流,再不敢轻易南犯,国境安宁,百姓安居乐业。
更有甚者,先生引自来水、筑水泥路、造四轮马车,使长安面貌焕然一新,市井繁华,秩序井然,实乃亘古未有之盛景。
先生之功,非只在一时,更在千秋万代。
大唐今日之强盛,四海来朝之气象,皆赖先生之力。
是以,特入凌烟阁,位列功臣之首,供后世瞻仰,永铭其恩。
叶江南望着石碑上的字字句句,指尖轻抚过冰凉的石面,心中百感交集。他从未想过,自己这些不经意的举动,竟被如此郑重地铭记。远处的宫墙在阳光下泛着金光,耳边是游客们的赞叹与低语,他忽然明白,这大唐的每一寸繁华,都是对他最好的回馈。(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