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历史军事 > 将血 >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太子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太子(1/2)

目录
好书推荐: 风吟花开 先知厚爱:晏少的野蛮娇妻 十年如故,裴先生你火了 大明征服者 驱魔小甜心:腹黑首席赖定你 婚深意动,总裁先生请息怒 轮回者,你的节操掉了 我在仙武大魏搞变革 朱砂鱼 一笑醉千秋

(一更,今天应该能将昨天的欠更补上,阿草努力中。)

实际上,每一个新上任的官员都不会想着平平淡淡的熬资历,做个下属眼中的庸官,或者被别人说成是尸位素餐之辈。

无论是枢密副使张承,还是兵部尚书成峦,都有着自己的谋划。

像枢密副使张承就对将要到来的整军之事非常的上心,在枢密院中提出的观点是,分而治之,全局统筹,召之即来,合之能战云云。

张承的经历,决定了他对整军之事的看法非常的务实。

张承出身于西军,参加过的战事在兵部,和枢密院中,都少有人能及。

西军在西北和西夏人的诸般战事不提,只说近十几年来的大的战事,他就参加过大秦第一次东征,平蜀战事,灭夏之役。

这让他对大秦进行的大规模战役之中的弊端非常的了解。

事实上,其中最让人懊恼的那些弊端,困扰了一代代军中将领,却无法做出太大的改变。。。。。。

就像大秦朝堂上的文武之争一样,谁都明白,这样的事情会靡费国力,于国家并无益处,但没谁能彻底解决这个文武之间的矛盾,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好像根本不存在合流的可能。

而大秦诸次大规模的战役当中,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军中派系林立,在统属上造成的混乱。

而是军中士卒的装备,后勤辎重。以及战力上的参差不齐,由此延伸开来,兵员素质,以及他们所受到的军事训练,尽都五八门,各有特色不假,但却很难让新领大军的将帅们发挥出各部秦军的战力。

而体现在战阵之上,很多时候。便是各自为战,无法相互配合,降低了秦军真正的杀伤力。

其实只这么一说,就都明白了,枢密副使大人的心可不小,甚至犹过于枢密使李承乾。

这真的是一篇大文章,做的好了。大秦的军旅将真正变成无敌之劲旅。这个根本不用怀疑,大秦的军事动员能力将成为天下之冠,甚至于,可以说,自古以来的历朝历代都不能相比,而做成这件事的张承等人,名标青史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但这样的大事,相当于一次整体的军事变革。涉及到的更是军中诸事的方方面面,比如募兵,比如各部粮草供给,比如练兵等等等等。

可以想见,一旦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谁都说不好,会发生什么。

就像自古以来历次变革一样,面临的问题不在于初衷,只在于结果。初衷都是好的,但变革的风险一直存在。看的就是结果,不会有其他什么。

张承有这个雄心。是因为他有这个时间来慢慢完善他的谋划。

还好,张承并非刚愎自用之人,虽然弄出了一个大题目,却也没闹的满城风雨,只是稍稍流露出了自己的意图,并跟赵石商量了一下。

对于这样的大事,赵石只能表示出有限度的支持。

不过说实话,赵石并不看好张承能将事情办好,并像李承乾那样得到太多的助力。

这样大规模的变革,触动的将是大秦军旅的根基所在。。。。。。。。

他十分明白张承的意图,想要在根本上全方面缩短地方军旅和边军之间的差异。

但地方军旅和边军。。。。。。。。怎么可能是一个模样,相比较常年守卫边塞的边军来说,禁军天然就处于劣势。

在装备和后勤上,想要达到边军的程度,边军先就不会满意,朝廷也不会答应,户部那里也实在顶不住这么折腾。

而自古以来的军队,都是以精锐为支撑,辅以地方常备军旅,这样的模式虽有着种种弊端,但还是合适的。

张承的想法很多,也有着自己的抱负,但乍入中枢,还无法肆意施展手脚,但以其人的年纪,还有那锐意进取的劲头儿,几乎是必然会受到皇帝陛下的倚重。

现在还看不出什么,这样的一篇大文章也不会在此时此刻出现于朝堂之上,因为时机并不成熟,不过等到其在枢密站稳脚跟,也就说不准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横推亮剑 绝对权力:仕途成长记 谍战:红色掌柜 大汉列侯 容颜皇后 明朝败家子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