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第302章 追悼会(上)(1/2)
第302章 追悼会(上)
追悼会来了很多人。
孟呦呦在攒动的人头里,见到了许多张熟悉面孔——他昔日的战友、领导、下属,包括霍青山的姥姥、姥爷,还有崔妍。
是霍姥姥先开口叫住她的。才一年多没见,记忆中那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如今身形骨瘦如枯槁,深陷的眼窝下尽是化不开的憔悴,孟呦呦差点没认出来。
是了,这世上还有什么比“白发人送黑发人”更摧残精神头的呢?
孟呦呦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对方合适,想了想,还是微微颔首,喊了声:“姥姥。”
老人背脊佝偻,一手杵着拐杖,另一边胳膊被崔妍搀扶着,慢慢走到她面前。
“谢谢你还愿意来参加青山的追悼会。”霍姥姥开口第一句着重表达了感谢之意。
想来她并不知情孟呦呦也去到前线这件事,只以为她是顾及仁义,特意从首都赶回来的。
紧接着,是第二句:“我想他会开心的。”霍姥姥看着她的眼睛说,语气里包含了太多复杂难明的情绪。
这话听着,尤其是从这位老人嘴里说出来,着实让人有些费解,不过霍姥姥后面的话很快便解开了孟呦呦的困惑。
“前两天他们领导领我去青山的宿舍收拾遗物,其中有一些物件,我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才好。想来想去,我还是觉得应该把它们交给你。”
霍姥姥动作迟缓地侧过身子,从崔妍随身背着的那只挎包里取出一个牛皮纸文件袋,颤巍着双手递了过来。
孟呦呦一边伸手接过,下意识垂眸去看,抽出放在最上面的第一张,居然的是一份《结婚登记证明》。
霍姥姥先是叹了口气,才缓缓道来:“这张结婚报告批准件,我看见它的时候,就和他的那些军功章整整齐齐码在一起。”
孟呦呦的目光很快读完上面的内容,随即,便长时间停留在了最后一行文字上——「拟同意霍青山同志和孟呦呦同志确认婚姻关系,呈上批准。」
“我看了,上面批准盖章的时间就在你来医馆小住的那几天。汪团长跟我说,他交上去结婚报告的那天,火急火燎的,一再催着领导加急办理。后来批准真下来了,他突然又说不结了,给他们领导气得够呛,直骂他把严肃的组织程序当成是过家家,简直荒唐透顶!”
老人苦笑着摆头叹息:“我这才知道,原来我是造了多大的孽啊!”
“人老了老了,就真是糊涂了,分不清轻重对错,尽干了些荒唐事。是姥姥对不住你,也对不住青山。”情绪上来的那一刻,老人不禁使劲跺了跺手里的拐杖,身形随之前后摇晃,险有要栽倒的趋势。
孟呦呦急忙上前一步,伸出一只手搭在老人攥住拐杖头的手背上,想要说些什么,一时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我不怪您”这句话鲠在喉咙口,滚了又滚,越往外阻力越大,难以出口。
孟呦呦最终也没能说出那句违心的虚假安慰,她什么也没说。
霍姥姥本就患有哮喘的老毛病,情绪一激动容易诱发剧烈咳嗽,连呼吸都变得断断续续。站在一旁始终沉默不言的崔妍时刻留心着,见状,适时抬掌虚拢、轻拍姥姥的背,帮她顺气。
好半晌,见霍姥姥渐渐缓和了过来,孟呦呦也就松了手。
她接着去翻看文件袋里的其他东西,指尖伸进去触到一沓厚厚的硬卡纸,随意抽出来几张,竟都是些明信片,正面图片上的景点撞进眼底,好生熟悉,中山陵、玄武湖、鸡鸣寺……全都是他们曾经一同牵手走过的地方。
甜蜜的回忆就这样猝不及防地被揭开:那天晌午南京的邮局里,大厅有些空,他从她背后悄然出现,问她:“看了这么久的明信片,有想买的吗?”
孟呦呦回:“不打算买,不过你倒是可以买。”
她当时是怎么说的来着?好像是说……觉得自己被他“追”到太过容易,要让他补上九十九封情书才满意。
孟呦呦一张一张细细阅读着卡片上豪迈苍劲的字迹,耳边伴随着霍姥姥饱经沧桑的声音:“上面没有署名对象,但我觉得这些应该都是给你的。这些明信片上有的写了字,有的还是空白的,我一并都给拿过来了。”
老人的喑哑的声音还在继续,说着说着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忏悔:“他母亲年轻的时候,跟我说她要结婚,我一开始其实并不赞成。
我说那个男人只是为了报恩才娶的你,他不爱你,两个不相爱的人稀里糊涂组合到一起,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不过那时候看她已经一头扎进去了,我下不了狠心一直给她泼冷水,后面也就没再坚持,随着她的心意去了,可到头来呀……”老人说着,突兀地停在这里,只是哀惋地摇了摇头。
“后来青山长大了,有一天也跑到我面前跟我说他要结婚,我问他为什么?
他那会儿直接低下了头,不敢看我的眼睛,但还是坚定地说出了答案:‘姥姥,因为我爱她’。
他一定知道我这个‘为什么’指的是什么意思?”关于这部分,霍姥姥仅简单一句带过,没有就此深聊下去。
“为什么?”这不该是一个长辈在听到晚辈提出想要结婚的美好愿景时,会问出来的问题。只不过,霍姥姥实在是想不通啊。
为什么偏偏是她呢?霍姥姥无法理解,也下意识不想去接受。这世上有那么多聪慧漂亮的姑娘,无论你带回来哪一个,姥姥都打心眼里为你高兴。
可为什么偏偏就得姓孟呢?
她那个都能跟自己的亲生父亲闹僵到断绝往来地步的外孙,芥蒂如此之深,怎么会想要娶孟家的女儿呢?
此时此刻,霍姥姥的目光沉沉落在面前女孩的脸庞上,心底已经全然没了第一次见到她时,那种暗自审视后依旧难以发自内心认同的古怪心情。
老人握拐杖的那只手,指节不自然地蜷了蜷,径直跳过了这段时过境迁的内心独白,继续讲道:“他那次提出打算结婚的想法后,我没给他回应,我说这事先放一边,先吃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