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三章 我的学校我做主(1/2)
由于应用了机器人,还有新型的建筑材料,所以整个免费学校的建筑工程不但在时间上快的让仍瞠目结舌,而且因为没有使用任何有毒副作用的建筑材料,所以房子建好后,人直接就可以住进去。
只有五天时间,一所小学,一所初中高中合并的中学,就全部竣工了,这个竣工可不仅仅是把教学楼,宿舍楼等主体建筑建好,而是连多功能操场,停车场,道路设施,水电设施等全部包括在内了。
实际上,在机器人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停施工的情况下,只用了三天时间,两所学校的主体建筑以及道路设施等大工程就都建好了,剩下的两天基本都是在进行精装修,比如加水电暖等设施,移植草树木等细节了。
如此速度,哪怕是在现代社会,也绝对是一个新的建筑奇迹了。
学校建筑都竣工之后,接下来就是相关领导的剪裁,简短的剪裁仪式之后,学校开放后迎来的第一波参观人群,就是广大的媒体记者,而记者的这次采访也是不虚此行,纷纷都用叹为观止来形容。
首先是小学,小学的主体教学楼是六座单独的城堡式别墅楼,每座城堡式教学楼就是一个年级。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每座教学楼的采光以及空间感,所以六座教学楼不是一字排开,而是呈现两个品字形,组成两个品字建筑群。
每一个单独的教学楼地上建筑有三层楼高,还有四层地下室。其中地下一层是餐厅,底下二、三、四层是学生跟老师的宿舍;至于地上建筑,一楼是多功能厅,二楼三楼则是真正的教室集中区。
“是不是有点过了?”参观过两所学校的马建国马书记对程远道,“你这学校搞的也太那啥了,这根本不是学校了,简直是贵族皇宫了,照你的说法,恐怕想来这个学校上学的人,会挤破头的。”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每个教学楼从二楼开始,每一层都有10个教室外加一个教师办公室,这样二层楼跟三层楼加起来,就足足有20个单独的教室跟两个教师办公室,每个教室可以容纳30名学生,每个教室办公室可以容纳最多150名老师。
二楼是多功能图书馆,除了有大量图书外,还有跟外界联网的网络接口跟路由器。
每一个直角梯形楼房,倾斜面都是一整面的太阳能电池。不过这种太阳能电池是可以透光的,也就是说,不妨碍楼房里的采光。
之所以把住宿地点搞成地下,这是为了节省时间。毕竟如果另外起宿舍楼,要更麻烦点,而直接挖洞则快捷很多,而且楼下住宿楼上学习。学生在学习方面也更节省时间。
虽然教学楼只有三层楼高。但却每一次都配有电动扶梯与普通楼梯,地板也是软性材料,跌倒后不容易受伤,最大程度保护孩子们的安全。
而在外面空气质量不好,比如沙尘暴或者雨雪天气,导致房间全封闭的情况下,教室里还有智能中央空调,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等设施,保证教室里一年四季都保持恒温恒湿,让学生跟老师在一个最好的环境下学习。
只是一个小学,就已经让人惊讶的不行,再看看中学的话。只能让人更加无语。
说到这,程远顿了顿,接着道:“马书记,其实做到这一点不难,我知道这里的村办小学本身里面的学生很多不富裕的,毕竟村里真正有点钱的家长,都不会让孩子去村办小学上学,而是直接送到镇上了。所以呢,只要直接把附近几个村的村办小学移植过来,基本就能把那个小学填满,这样一来,也省了很多麻烦不是?当然,这方面就得政府方面帮忙做工作了,毕竟这里的小学是全封闭教育,孩子来这上学,可能要长期没法回家。”
这个中学的整体建筑风格上,基本都是一些五层楼高的直角梯形教学楼,围城一个o形状,中间被围着的地方就是一个露天操场,外面则是更大的运动场。
整个小学周围都是一圈仿中世纪城墙的城墙,足有六米高,摄像头密布,保安二十四小时巡逻,保证这里的安全,可以说外人很难进来,里面的人也很难出去,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当然,除了智能黑板外,根据程远的计划,在学校的老师跟学生都会每人免费发一个平板电脑,这些平板电脑可以互联互通。
除了这些教学楼外,在o型教学楼建筑群外面,还建设有一个飞机场,一个跟小学一样的。包含了室内运动场以及图书馆等功能的多功能楼,一个主题公园,以及围绕主题公园而建的赛车场。
这两个罩子的支点就是那初中部跟高中部首尾结合的那两栋楼,分别是初中部的初一组一号楼,跟高中部的高一组一号楼。
也就是说,一座教学楼代表一个年级。一个年级理论上最多可以有20个班,一共600名学生;整个学校有六个教学楼,六个年级,理论上可以一次性容纳3600名学生同时上课。
有了这个薄膜罩,等于在o型建筑群的外面再加一层透明衣服,更添加了一层科幻感。
看过之后,众多记者跟官员一致做出了判断,这不是学校,这是皇宫!还是超级皇宫!
三楼则是科教馆,这里有很多趣味实验室,像显微镜,放大镜等等科研教材应有尽有,学生可以来这里做各种实验或者进行手工制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这些教学楼中,一层楼有八个班,一个班最多四十名学生,也就是说,一栋楼中,理论上可以同时有二十四个班,九百六十名同学同时上课。这样算来,初中部一共可以有最多11520名学生同时上课,高中部也是11520名学生,加起来可以容纳23040名学生。
初中部跟高中部,各自都是分为十二座楼,分成三组。每四栋楼一个组,都代表一个年级。
或许要说,下雨怎么办?问的好!
当然,每个教室容纳30名学生是按照正常标准,实际上因为每个教室都很大,所以哪怕一个教室扩充到一百名学生也完全可以,但程远规定不得随意扩大学生数量,毕竟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一个班级30人是规定指标,只能少,不能多。
之所以只搞这种三层楼高,却有四层地下室的建筑,据说是为了兼顾环保的同时,更多的为学生的安全以及体力着想。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程远认为,小学生毕竟是孩子,给他们太多上网的自由,反而是害了他们。你跟一个大人讲人权讲自由没问题,但要跟一个孩子也讲这些,那他可能就会整天想着玩了。
“一样照此办理。”程远道,“先看地区远近,二看家庭收入。有钱的不要。”
在这里,除了一般的设施外,楼顶还有两台大型天文望远镜,可以让学生在这里观测星空,而这种天文望远镜十分昂贵,除了中学的那几台外,可以说是整个市里最好的望远镜了,市天文馆的天文望远镜也没有这里的好。
“挤破头也没用。”程远耸了耸肩膀,“早就说好了,这所学校招收的学生,都是按照低收入人群来计算。也就是说,要想来这里上学,家庭的年收入不得超过三万六千元人民币,而且优先选林家村的人,然后依次根据远近向外扩张。只要严卡区域以及收入这两点,就不会有问题。”
一楼是全天候运动馆,这里不但有高标准塑胶跑道,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击剑场,搏击场等场馆,还有大型室内游泳池,可以说设施齐全,完全可以举办一个规模小点的运动会了。
比如初中部一号到四号楼,是初一组,就代表这里的学生都是初一年级,里面的一号楼,就叫做初一组一号楼;五号楼到八号楼,是初二组,代表这里的学生都是初二的,九号楼到十二号楼,是初三组,代表这些学生都是初三。
这里的一楼多功能厅,其实就是一个个被承重墙分隔出来的室内运动场,最大可以同时承接十个班级的学生上体育课,方便学生进行一些中小型的体育活动,比如体操,跳马,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而大型的体育活动,比如踢足球,游泳,甚至集体会操等项目,就要到教学楼外的操场上,或者专门的多功能全天候体育馆去了。
底下一楼是餐厅,这里的餐厅虽然只有一层,但因为只是吃饭,所以可以同时容纳整个年级的同学同时就餐,厨房都有专门的电梯。餐厅里也有空气净化设备,保持二十四小时空气清新,不会让人有任何憋闷的感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