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白书杰出手(1/2)
想到佟麟阁、赵登禹、赵登舜他们壮烈殉国,白书杰不由得悲从心來,满怀壮烈之气,提笔写下了一首七绝以示悼念:
社稷倾颓有大贤,披肝沥胆向苍天;忠诚烈士英灵在,倭寇魂飞跪九泉。
《承德前线日报》刊发总司令白书杰題词的同时,全面报道了“南苑血战”的战斗经过,并且发表评论员文章,对此次战斗的过程提出了质疑:
“强大的日本侵略者漂洋过海之后,从天津、廊坊而來,一连越过三道防线进攻南苑,中途竟然沒有浪费一枪一弹,这究竟是为什么,”
“佟麟阁、赵登禹将军已经完成战术布局,有关方面却撤出北平的驻军第37师,另调他们进入北平守城,这又是为了什么,”
“宋哲元既然已经命令第37师撤退,那么第38师、第132师为什么沒有得到撤退命令,反而是一个进城接替防御,另一个是按兵不动,为了一己之私,不惜坑害自己的将士,居心何其毒也,”
“赵登禹将军在南苑血战,最后全军覆沒,临近友军近在咫尺,却在敌后冷眼旁观数千战友血洒长天,这又是为什么,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眼看国土遭受**,袍泽在敌人的炮火中孤军奋战,你们在干什么,”
“自古就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训条,眼看自己的袍泽一个一个在炮火中倒下,你们也能心安理得,先不谈什么民族大义,就说平日里的兄弟情谊,你们于心何忍,,”
“军人的耻辱,就是这样用自己袍泽的血肉之躯铸就的,你们必将背负万代骂名,沒有自己的鲜血,永远也洗刷不干净,佟麟阁和赵登禹二将军流芳千古,你们就必将遗臭万年,”
悲痛不能解决问題,白书杰现在面临的局面就更加严峻。
因为此前的一些计划,就建立在赵登禹将军的132师能够平安离开南苑,然后在永定河以西站住脚。
这样的话,东面有魏冲的一个师,西面有赵登禹的一个师,两面夹击之下,再加上天津外围的张自忠38师三万余人,就可以把小鬼子的第二十师团死死地按在原地,最后“分而食之”。
沒想到历史有它自己固有的运行规律,根本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现在赵登禹的132师失去了主帅之后,散落在其它地方的部队一时之间根本无法收拢,更沒有战斗力。
张自忠的第38师,想都不用想了,除非小鬼子要把董升堂的114旅、刘振三的113旅一口吞下,才会出现所谓的“天津反击战”。
所谓的“天津反击战”,完全是张自忠自食其果,如果一开始就抱定死战之决心,和赵登禹的132师联起手來互为犄角之势,那就能够攻守自如。
坑害了赵登禹之后,第38师变成了孤军。
放小鬼子的第二十师团、第一混成旅团进來,南苑丢失以后西面已经成死地,现在小鬼子的第五、第六师团分别在秦皇岛、塘沽登陆,第十四师团已经进入张家口。
张自忠回头一看,董升堂的114旅、刘振三的113旅,已经被包围在小鬼子的嘴唇上,这才惊慌失措起來。
可惜现在为时已晚,更大的灾难终于降临,平津陷落就在眼前。
1937年7月28日午夜,张自忠终于发现了问題的严重性。
第38师的阮玄武独立第39旅,驻扎在北平城北面黄寺,现在南苑丢掉了,华北驻屯军挥师北上,这个39旅根本沒有反手之力就会被灭掉。
原刘桂堂部改编的夏子明旅仍留张家口,现在已经被小鬼子的第十四师团一冲而散不知所踪,暂时沒有精力管他们了。
但是,第38师的绝对主力部队,董升堂的114旅和刘振三的113旅,现在处于敌人的重兵围困之中,已经寸步难行,危在旦夕。
如果沒有外面的接应部队,上面所说的三个旅全部都是一把稻草,只要一根火柴就会灰飞烟灭,如果上面的三个旅沒有了,第38师也就不复存在。
张自忠现在手头能动的部队,就剩下驻扎在天津南面60公里马场镇的李致远独立26旅、天津东南面30公里小站的黄维刚112旅。
马场镇的李致远独立26旅,主要任务是防御津浦铁路;黄维刚的112旅,主要是防御塘沽、大沽、小站沿海一线。
正因为如此,一旦动用这两个部队,就代表着放弃天津,所以后世美其名曰的“天津反击战”纯粹是自欺自人。
小鬼子西面有第二十师团、第一混成旅团和即将赶到的第十四师团,东面的第五师团、第六师团已经兵临城下。
区区一个第38师,能够翻出什么浪,不过是为了弥补先前的失误,垂死挣扎解救被困的三个旅。
仅仅一天的时间,就导致整个平津一线全面崩溃,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只要是一个正常人,都知道张自忠想解救自己的三个旅,小鬼子是傻子吗,当然不是,否则的话,小鬼子也资格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最凶恶的敌人。
所以,所谓的“天津反击战”,就从小站的黄维刚第112旅开始打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