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產业之爭,向来残酷(1/2)
第581章 產业之爭,向来残酷
翟达刚回东阳,就进行了一场重要会议。
会议当天,虽然没有给“进军硅基半导体”直接下达启动指令,但经过多方研討,显然其“正式开始”的概率越来越大。
总投资百亿美金,换一张入场券,值得么?
其实原有比这个价格低的方法。
比如:只做单一类目,比如就只搞设计,不搞生產。
比如:不追求独立自主,只趁著设备还能买到,搞搞代工。
这都算是合適的选择,但算不上“最好”的选择。
对於研究院来说,这种敲边鼓的行为还不如不做...平白分散精力。
他们不缺赚钱的“小路子”,追寻的是“產业高地”。
只有能够彻底站稳脚跟,在硅基领域不可撼动的路线,才有投资的价值,否则不管是一亿还是一百亿,翟达都不捨得。
这可都是到国外的钱.::
当然...这些钱大部分也都是国外挣的就是了...
不过翟达相信,这些投资终究能创造出更多的利润、岗位、技术..:
若能將这个產业在国內生根,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
以研究院现在的体量,和当下的位格,一举一动早已不再是纯粹的商业行为,它干得不好,中国產业升级都会受阻,它干得太好了,日韩美欧都会受到影响。
当你足够强大的时候,哪怕只是正常前进,每一步都带著“震动”。
尤其是对日、韩两国,硅基半导体绝对是命根子之一..,日本翟达无所谓,干就完了,韩国他也没太多好感...不过他和李在熔个人倒是算得上朋友。
嗯.:.三星其实主要是存储..
罢了,產业之爭,向来残酷。
再说了...也算不上什么正儿八经的朋友。
研究院相关部门开始进一步的研判,鸿图0s、机核半导体、数学研究所..:
包括翟达本人,也开始利用【论系统工程】、【文理相宜】带来的跨学科视角,一步步、一条条分析和规划著名这个计划。
这是研究院成立以来,最大数额的一次投资,堪称重大战略决策。
失败不算伤筋动骨是真的。
但慎重也是应该的。
別一不小心,成全球头號大撒幣了。
之后的几日里,翟达除了处理日常事务,全身心都投入在战略布局中,直到6月18
號,才再次召开小规模会议。
开搞!
由自已带头,伙同...啊不是,是联合鸿图0s、机核半导体、公共关係部、法务部、
专利部多个部门的成员,成立专项小组。
代號“穿插计划”。
开始逐步抄硅基半导体的技术老巢,或者..:
抄向来是西方自留地的“半导体產业”老巢。
保守估计,需要一年以上时间才能收网,在此之前,所有相关事项都是“关门会议”,避免提前引起警觉。
股权收购、专利买断等行为,都通过不同的海外公司比如荷兰、义大利、新加坡公司做跳板,最后功成时,再归拢至研究院旗下。
当“穿插计划”开始执行时,研究院庞大的人力物力仅仅调动一小部分,就足够顺利开展了,这就是兵强马壮的好处。
预计布局和与各方接洽,就需要一个月以上,初步有成果甚至要一个季度了。
不过,翟达依旧有只能自己做的事情。
办公室內,翟达在办公桌上铺了一层橡胶垫,专门用於改造装备的【復古工作檯】摊开,而那台瑞金得来的【白马电台】,则放在中央,准备对其进行修復。
其特殊效果:
“特殊效果→守护电波:范围內己方通讯行为,被泄密、被截获、被破译的概率减少70%,主动背叛或窃密不受影响。(范围大小取决於它的有效工作范围,只是目前已经坏了)”
具体作用机制不明,什么叫“我方”?怎么算的“概率”?都不清楚。
但翟达觉得“穿插计划”上马的同步,把这玩意儿搞出来也许会有用。
思路上,还是不打算“爆改”,要儘量保留这件革命文物的基本外形,但內在倒是该换新了。
他订购了一些標准化零件,也自己手工做了一批,但无论哪一类,都是按照当前技术水准来的,粗略算一下,比起【白马电台】原本的水平,大概领先了100年。
目前按照功率標数反推,修好后大概有效范围大概1000km。
嗯,因为是短波电台,天气影响还是很大的,实际可能要打个七折。
但也绝对够用了,毕竟,东阳到京北的直线距离,也才690公里..:(开车距离两码事d
这么说吧,按照七折后的700公里算,將会是一个北至京北,西至豫省全境、南至浙省/福省边界,东摸到一点韩国小尖尖的巨大范围。
几乎包揽了京津冀、长三角、鲁豫皖等地,除了珠三角没够到,中国东部地区精华全在范围內。
不过此时,他还没意识到.:.这玩意儿会造成一点麻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