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大变(2/2)
“世叔,世叔!接下来怎么了?接下来怎么了?”冯绲见状愈发急了,连珠炮一般催问道。
“冯公,我觉得您还是自己看看吧!”应奉叹了口气,将帛书递了过去,又将蜡烛凑近了些,好把帛书照的亮些。
“事毕后,袁氏兄弟,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等人,领同行壮士,皆袒衣至于大将军府前,叩首请大将军应天下士人所请,诛杀宦官,重现明章之治于当世!若能如此,甘受斧钺之刑无所恨,大将军府前围观之太学生上万,皆呼‘诛杀奸宦,复世清平’。大将军不得已,发五校兵围宫,乞太后下旨,诛杀宦官……”
看到这里,冯绲双手一松,帛书已经滑落在地,叹道:“好个袁绍,袁术,这不是把大将军架在火上烤吗?”
“是呀!”应奉叹了口气:“大将军那时估计牙都咬碎了,若是不答应袁绍他们那伙人,那就成了宦官的同党了,不说在天下士人面前名声扫地,光是大将军府外的那些太学生就应付不过去;可要是答应了袁绍他们,那诛杀宦官的首功也不是他窦游平,后世提到本朝诛杀奸宦,也只会提到袁绍他们,他窦游平在当中估计还是个丑角。当真是左右为难呀!”
“哎!”冯绲叹了口气:“世叔你想的还是窦游平一人的得失,可你有没有想过袁绍那伙人这么做的后果?宦官再怎么说也是天子身边的近人,他们的亲眷中不少人更是朝廷官员,袁绍他们一伙人居然就敢带着几十个宾客部曲,在京都公然杀人纵火,这还有没有王法了?有没有规矩了?要是今后朝中有大臣相互之间有矛盾,是不是就可以带人直接攻杀过去,砍了脑袋在京都巡游?还有那些太学生,朝廷本来招揽他们来雒阳是让他们讲学经典,为朝廷培养选拔人才,可他们倒好,居然直接包围大将军府,为袁绍这等好乱乐祸之徒声援,长此下去,国家何以为国家?朝廷何以为朝廷?”
“那,那冯公的意思是?”应奉问道。
“窦游平这次不杀宦官估计是过不了关了,不过不管他杀不杀宦官,事后都要狠狠惩治袁氏兄弟,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等人,要么处死,要么除以流刑,绝对不能让这些人借此机会青云直上,不然后来必有仿效者,那才是遗祸无穷!”
听到冯绲这番话,应奉不由得露出苦笑,冯绲这话的确是有道理,但要执行起来,比登天还难。说到底,窦武就是党人的领袖,他能够登上大将军的宝座,也是凭借了天下士人的支持。袁绍他们这些人的做法虽然后患无穷,但却正好符合了当时东汉士人的胃口,如果窦武因为此事诛杀袁绍等人,那等于立刻把自己至于众矢之的,他是没有这个胆子的;更要紧的是,窦武当上大将军之后为了诛杀宦官之事和皇太后僵持了那么久,连宦官的毛都没掉一根,若非袁绍他们铤而走险动手,谁知道还要僵持多久?是袁绍这群年轻士人豁出去才把诛杀宦官之事推过去的,而窦武反倒对袁绍他们下手,只会被人以为是站在宦官一边。
“此事只怕不易!”
“不易也得办,不然国家就不成国家了!”冯绲顿足道:“大将军不敢做这个恶人,那就我来做,总不能眼看这天下,这国家毁在这群侥幸之徒手上!”
“冯公请息怒!”应奉赶忙制止住冯绲:“您说的不错,袁绍等人自然是要处置,但不能放在这个风头上,而且必须先有外兵入京!”
“外兵入京?”冯绲问道:“什么意思?”
“京师之五校兵素来畏服中官,窦游平要尽诛宦官,五校之兵必然会被削弱,袁绍等人出身显贵,又深得士林敬服,若是对其论罪,只怕会闹出事故来。所以须得先以外兵入京,压服潜在的不服者,才能行事!”
“世叔说的是!”冯绲点了点头:“还是你考虑的周到,好,你替我修一封回书给胡司徒,表明我的意思:我等不能为了自己的一点得失名声,把国家的未来不要了!芝兰当道,不得不锄,有些人就算是人才俊杰,也必须杀了!”
“喏!”应奉应了一声,取出纸笔来,刚准备下笔,又停了下来:“冯公,在下有句不当说的话!”
“那就说吧!”冯绲道:“事已至此,你我之间还有什么不当说的?”
“您要不要考虑一下自己的退路!”
“退路?什么退路?”
“荆扬这边,平定蛾贼之事显然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而经由雒阳这次的事情,中枢已有糜烂之势,加上西北的羌人和北方的鲜卑人,大汉的局势只能很不乐观。荆襄北连宛城,南接湘赣,西连巴蜀、东接吴会,实乃天下之枢纽,您现在手握重兵,身居枢纽之地,若天下有变,进可屏护天子,退可自守一方——”
“好了!”冯绲喝止住应奉的劝谏:“此非人臣所能言,你不要说了!”
应奉看了看冯绲苍老的面容,低下头去:“也好!”
应奉飞快的写完了回信,交给冯绲看了,便加印署名交给信使带回了。他回到自己的帐篷,写了一封信,招来一名心腹,道:“你立刻出发,把这封信交给赵延年将军本人,记住,是他本人,然后带他的回书回来!”
“喏!”那心腹拜了拜,接过书信就出帐去了。应奉走出帐篷,寒风凌冽如刀,他看着远去的骑影,心中暗想:“袁绍等人皆为士人后起之秀,为如此之事,京师百姓皆为之叫好,人心可见一斑。天心即人心,人心如此,天命可知。纵有一二臣子竭心尽忠于上,又于国于家何益?冯绲不识天命,坐视良机,我切不可与之俱亡!”
——————————————————
扬州豫章郡南野县西南荒野(今广东省韶关市)。
远处的山脉从浓密的森林中骤然升起,连绵数十里,数里之外便能看见强风吹刮的峰顶。这些暗红色的岩壁呈现出各种奇怪的形状,后世的导游们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将这些暗红色的裸露岩层牵强附会成香炉、狮子、蜡烛或者别的稀奇古怪的玩意,博取游客们的好奇心。地质大学毕业的魏聪当然知道这是丹霞地貌的一种,在遥远的古代,流水冲蚀这里的岩层,这种暗红色的岩层说明这里富含大量的铁氧化物,换句话说,这一带很可能有优质的铁矿。
“魏公!传说中古时舜帝南经过此地登山而奏韶乐,动听的乐曲使周围的山石也为之动容,变成这些形状奇怪的山石,故而当地人称其为韶石!”
魏聪回过头,看了看正在竭力向自己介绍舜帝传说的孔圭,他决定暂时放弃回忆自己大学课程中关于广东韶关矿藏的知识.,附和对方一下:“我记得舜帝是死于苍梧之野,若是指的交州的苍梧郡的话,那距离这里倒也不是太远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