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远客(2/2)
“看来你短时间内是不打算离开这里了!”曹操喃喃自语道:“难道你真的想当赵佗?”
————————————
“阿瞒,你怎么来了!真让人望外!”魏聪惊讶的看着眼前的少年:“路上都还顺利吧?到处都在打仗!”
“这岂不是如你所愿?”曹操笑道:“若是天下太平,你岂能在番禺呆的这么舒服?朝廷早就调兵遣将征讨你了!”
“呵呵呵!”魏聪笑了起来:“是呀,所以时运才是如此的重要,来人,快拿些果品点心来。阿瞒,这交州有许多果品是北方没有的,你这次来可要好生尝尝!”
“好,你现在占了交州五个郡,我是要好好享受一番!”曹操笑道。两人分别坐下,待到侍女们送上饮料果品点心,魏聪就像一个殷勤的主人一样,热情的向曹操推荐各种岭南特有的果品点心,全无厌倦的意思。
“下船后我都看到了,这番禺城里到处都在挖土修房子!”曹操将一片芒果干放在一旁:“你这样大兴土木,看来是想留在交州当赵佗,一辈子不回中原了?”
“我是想在交州有一番作为,至于当不当赵佗,那还要另说!”魏聪笑道。
“恕我直言,要当赵佗还早了些吧?”曹操冷笑道:“毕竟天下还没有大乱,蛾贼不过是小事,卢植在东,冯绲在西,一两年内就能平定,到了那时候你还怎么办?”
“船到桥头自然直,一两年内也可以做很多事情了!”魏聪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哼!”曹操撇了撇嘴:“算了,我也懒得和你绕圈子,比耐心了!袁绍让我给你带个口信,我们可以替你在朝中说话,让你在交州坐稳了,不过你也要付出代价!”
“哦?”魏聪敏感的注意到了曹操话语中的措辞,问道:“那你口中的‘我们’到底是谁呢?”
“自然是袁绍兄弟、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曹操一口气报出六七个名字,最后道:“还有我!你知道吗?这次我们可在雒阳做了一件大事,绝不亚于你在交州做的!若是我们肯替你说话,至少你在士林当中的名声就不会差!”
“哦!那又如何?我又不想举孝廉,这士林中的名声又有何用?”魏聪笑道。
“那又如何?”曹操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递了过去:“这是袁绍的亲笔书信,你先看了再说吧!”
魏聪接过书信,拆开看了起来,刚看了两行,他便抬起头看,惊讶的看着曹操:“那袁绍真的做了这等事?”
“呵呵!”曹操笑了两声:“那是自然,若非我认得你,所以受命来交州,雒阳这事也少不了我!”
魏聪长叹了一声,放下书信,陷入了沉思之中。经过后世历史学者的努力,对于袁氏兄弟,尤其是袁绍在汉末,尤其是汉灵帝去世(公元189年5月13日)到何进被十常侍骗入宫中被害,袁氏兄弟领兵放火攻入皇宫,诛杀宦官(公元189年9月22日),这四个月左右的时间内的所作所为,已经分析的十分清楚了。
由于央视94版《三国演义》中洪宇宙老师的精彩演绎,很多观众都把当时的袁绍看成一个英武过人,举止高贵、不畏强暴的青年人。但历史事实却并非如此,当时的曹操已经三十四了,而袁绍的年纪更大,应该是四十上下的中年人了。
而且在历史上的第二次党锢之祸后到汉灵帝因为黄巾之乱被迫解除党锢之祸的二十年时间里,他拒绝接受朝廷的征辟,隐居生活,私下里收容,联络、帮助了许多被追捕的逃亡者,与许多通缉犯过从甚密,隐然间已经成为了新一代的士人领袖。
他的所做作为明眼人都看在眼里,以至于引起了宦官群体的厌恶,十常侍中的赵忠愤恨的发出警告:“袁本初坐作声价,好养死士,不知此儿终欲何作。”而素来与宦官关系良好的袁隗得知后专门警告了袁绍,而袁绍却依旧不改。应该说这段时间的袁绍倒是比较符合洪宇宙老师在94版《三国》中演绎的袁绍形象。
中平元年爆发的黄巾之乱给袁绍的政治生活带来了转机,汉灵帝不得已大赦党人,而袁绍也得到了大将军何进的征辟,得以出仕,起步就是大将军何进掾,侍御史,虎贲中郎将。当时何进的幕府中号称“英俊聚集”,都是富有盛名的士人。显然,何进希望借此得到士人的支持,来稳固自己妹妹的皇后之位,并确保妹妹之子在太子之争中取得胜利。
中平五年,汉灵帝为了分薄大将军何进手中的兵权(黄巾之乱后汉灵帝以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封慎侯,率左右羽林、五营营士屯都亭,修理器械,以镇京师),下令在雒阳西园组建新军,与原有的北军五校相区别,故称之为西园新军。
西园新军由八校尉统领,但军队的实权归于汉灵帝的心腹小黄门蹇硕,连何进都要受其管辖。汉灵帝想要册立幼子刘协,将其托付给心腹小黄门蹇硕。蹇硕忌惮何进,便提议派何进出京,去镇压西北韩遂的叛乱,但何进识破了蹇硕的计策,借口青徐黄巾复起为辞,奏请遣袁绍东进徐兖,袁绍乘机派曹操等心腹去家乡募兵,几天后,汉灵帝就病死了。
汉灵帝死后,何进立刻领兵在宫外列阵,严阵以待,迫使蹇硕同意刘辩登基,何皇后以皇太后临朝称制,太傅袁隗与大将军何进辅政,同录尚书事。到这一步,形势已经很明显了。宦官是依附于皇帝的家奴,既然登基的是刘辩,那蹇硕的失败就是定局。虽然与蹇硕同为宦官,但其他宦官想的都是如何在新帝身边争宠,至少保全自己的家族和财富。因此当蹇硕试图拉拢中常侍赵忠、宋典等人诛杀何进,立刘协为帝时,赵忠等人就出卖了蹇硕,将其的来信送给何进,不久后蹇硕被处死,蹇硕手中的军队也落入了何进手中。
从表面上看,袁绍的前途一片光明,朝廷的大权已经在自己叔叔和何进手中,而何进对袁绍是言听计从,宫中的宦官也已经向何进示好。但袁绍这时候却一面不断劝说何进诛杀全部宦官,一面向何进举荐袁术、逢纪、何颙、荀攸等人,加入何进的幕府。而此时的何进却变得犹豫起来,史书上的记载是因为太后反对,以及宦官拿出重金贿赂何进的弟弟和母亲,从中作梗,并认为后来何进的死就是因为他耳根子软,没有听袁绍的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