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北风(1/2)
第229章 北风
“你们继续商议修筑城墙的事情,我去城头上去看看!”张温站起身来。
张温快步向城墙上走去,或者应该说是跑,他能听到呐喊声从江上传来,一波又一波,就好像波浪,一声比又一声高亢,呼喊声响彻江面和陆地,响彻街道和房屋,响彻樊城的每一个角落。他撩起披风,三步并作两步,登上城墙。
残阳如血,将江水染红,但蛾贼的旗帜和头巾又将江面染成黄色,无数的船只逆流而上,甲板上站满了头裹黄巾的战士,每一个人,每一张嘴,每一个灵魂都在齐声呐喊。那种迎面而来的汹汹之音让张温一时间喘不过气来,他心里闪过一个念头:“那大贤良师最厉害的法术,不是什么呼风唤雨,画符驱鬼,而是能让这数十万人有一个念头,一个想法。就算再坚固的城池,也不可能抵挡这样的力量!樊城完了!”
——————————————————————
襄阳城。
在汉水的对岸,几乎是同时,冯绲等人也亲眼目睹了了敌军主帅的到来。蛾贼大军逆汉水而上的壮盛场面,让汉军高层闻之色变。虽然冯绲他们已经和蛾贼打了两年仗,但和这位传说中的大贤良师直接交锋还是头一回。显然,这位大人物此番前来不是来看风景,蛾贼这是倾巢而来,要与汉军决一死战,拿下襄阳——樊城这对位于汉水两岸的双子城。
“必须想办法支援张温!”应奉脸上再无平日里的镇定:“否则樊城一旦失陷,蛾贼就能沿丹水逆流而上,水陆并进,直扑宛城,则大局危矣!”
“不错!樊城不得有失!”
“可是汉水上都是蛾贼的船只,我等在南岸,樊城在北岸,如何支援樊城呢?”
“可以出城攻击江上的蛾贼战船,牵制蛾贼!”
“敌众我寡,出城恐怕会陷入险境!”
“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办法了!”
汉军的军官们争的不可开交。对于现代人来说,很难理解位于南阳盆地的宛城在东汉时期在全国的地位。首先南阳郡不光是东汉的帝乡,还是东汉的第一大郡,人口240万;其次宛城从战国时就是有名的产铁地,冶金业在全国排名靠前;第三南阳盆地的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平阔,与江汉平原有发达的水路交通,与洛阳盆地只隔着一道熊耳山脉。换句话说,一旦南阳盆地落入蛾贼之手,汉军想要将其夺回来就很难了,最好的结果也是要迁都去河内或者关中。自然要在这里和蛾贼拼到底。
“如今之计,只有在这里与蛾贼决一死战了!”有人感叹道,:“只可惜不能再等一段时间,等朝廷编练的新军赶到再战!”
“是呀!”另一人叹道:“若是早知如此,就应该在汉水上架一座浮桥,联通南北,这样既能在两岸间调配大军,又能阻隔贼人水师北上入丹水。”
“对了!”田晏道:“强弩将军魏聪不是已经领兵抵达江陵,为何不令其出兵,与我等夹击蛾贼呢?”他是河北人氏,常年在西北领兵和羌人交战,后来被调入京师在北军,随军南下增援冯绲。
“是呀!”
“冯车骑可以修书令其出兵,夹击蛾贼!”
仿佛是溺水之人抓住了救命稻草,将佐们纷纷向冯绲发出请求。在他们看来这简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冯绲是车骑将军,魏聪不过是个杂号将军,冯绲下令魏聪岂有不接受命令的道理?但冯绲和应奉却知道魏聪的底细,相视苦笑,这位大爷若是肯派兵夹击蛾贼,早就来了,何至于拖到现在?分明是想要坐观成败。
“魏将军之军长途跋涉而来,早已疲惫不堪,且要应付荆南的武陵蛮,能守住江陵已经不易,一时间恐怕无力出兵北上!”应奉开口替魏聪辩解道。不管怎么说,将蛾贼消灭之前,还是最好别和魏聪撕破脸的好,说到底,哪怕他什么都不做,只要呆在将领,蛾贼就要留一部分力量监视他,也算有所帮助了。
“是呀!”冯绲心领神会,咳嗽了一声:“朝廷的援兵都给了我们这里,魏将军那边兵力微薄,能自保就不错了。对付蛾贼,还是只能依仗我们自己!”
诸将面面相觑,蛾贼本来就兵多,控制汉水下游和长江之后,水师更是远比襄阳当地汉军强大,在襄阳、樊城这种分别在汉水两岸的特殊地理情况下,谁水师强,谁就能更灵活的机动兵力,野战上就有了先机。这种情况下汉军守城都未必能胜,跑出去野战胜算就更低了。
“照属下看,眼下唯一的胜机就是夜袭了!”田晏道。
“夜袭?”
“对,贼人人多,白天打很难赢,夜里却有机会。今晚我们同时从水上和岸上夜袭,水上用火船袭击贼人的水师,岸上募集敢死之人突袭贼人营地,水陆两样只要有一样得手,就还有的打,如果两路都失败了,那就只有先放弃樊城为上了!”
“放弃樊城?那岂不是任凭贼人直扑宛城?”有人问道。
“也不能这么说!”田晏道:“若是贼人从汉水入丹水,然后水陆并进直取宛城。那我们可以领兵缀其后,袭其后卫,断其粮道。若贼人回师攻我,则坚壁高垒不与战,时间一久,贼人必出破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