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老狐狸和小狐狸(1/2)
第218章 老狐狸和小狐狸
朱元璋能够成为皇帝,其他的能力暂且不说。
单纯就是对人心、对人性的了解,那就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
现在让马寻去牵头准备弹劾、惩处朱亮祖,这就是朱元璋的一些制衡,也可以说是敲打。
鬱闷的马寻回到了家,这差事好像还真的就是要落在他头上了。
徐达、常遇春和邓愈不在京城,这三位在军中极有威望的国公本来是去镇住朱亮祖的最好人选。
冯胜威望差了点,李文忠的威望够,可是年龄、辈分也是他在面对朱亮祖这些人的时候稍有尷尬。
至於马寻,就別说年龄的事情了,他是国舅,在军中虽然没有什么根基,可是根本不在乎得罪人。
看到马寻有些愁眉苦脸的样子,刘姝寧关心问道,“这是怎么了?”
“我就说过,他们就想我每天去上朝。”马寻直接吐槽,“我做的都是正事,他们非觉得是不入流。”
刘姝寧就明白了,这就是她的丈夫和帝后在一些观念上的衝突,以前就有,
现在显然还是存在。
说到底就是有些人觉得马寻『不务正业”、『捨本逐末』,觉得他这个国舅爷就该关心朝堂大事,而不是想要当工匠、想要当郎中。
观音奴就开口说道,“我倒是觉得陛下这么做没错,你是皇后亲弟,自然要关心朝政。”
“学你哥还是学你义父?”马寻直接调侃,“我外甥的储君之位稳著呢,我那姐夫当皇帝也是英明神武、雄才大略。他们都不急,我急什么?”
刘姝寧有些嗔怪的轻轻拍了一下马寻的胳膊,这是在说马寻的口无遮拦,也是在理怨他有事没事就逗观音奴。
观音奴有些气鼓鼓的,但是也没办法反驳。
刘姝寧隨即提起正事,“韩国公长子送来请帖,请你明天过府一敘。”
这一下马寻又开始吐槽了,“我算是欠他们的,隨口一句话就给惦记到现在。”
要说大明最不给李善长面子的,那肯定也就是马寻了。
最初来到京城的时候就和李善长保持著距离,在皇帝的推波助澜下让李善长“告老还乡”一年,以至於丟掉了丞相的职位。
別看现在的李善长是回到了朝堂,现在还是大事小事一把抓,可是只有『参与国政”的权力,而不是中书省丞相。
刘姝寧也开玩笑说道,“谁让你口无遮拦,韩国公一向最是能抓住把柄。”
李善长是什么样的人大家都心里清楚,文官第一人、开国七国公当中唯一的文臣,而且有些时候为了褒奖他,会在一些场合將他定位“开国第一功臣”。
马寻也无奈的笑了起来,“这一下算是没什么藉口了,正好还有点麻烦事情要办,这也是他自找的。”
听到马寻的话,刘姝寧反倒是愣住了。
因为她觉得以马寻的性格和以往的表现,肯定还是有其他的一些理由不去赴宴。
现在最好的理由就是即將过生,这也就意味著很多的事情根本就不需要刻意的找理由,说起来都是有底气。
反倒是现在直接答应下来,这还真的不是给那位韩国公面子,看起来是真的有什么事情想要坑李善长了。
刘姝寧也不担心马寻斗不斗的过李善长,因为涉及到特別大的事情,他不会往身上揽。
实在是办不成,那不是有帝后作为靠山嘛,这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意外的不只是刘姝寧,李善长实际上才是最为意外的。
其实自从马寻在两年多前被接到应天府,李善长就无数的示好,只是没有效果罢了。
这一次继续邀请马寻,只是『例行公事』,只是此前马寻留下了话头给抓住了,就算依然不来也没什么问题。
可是现在既然答应了,那就抓紧时间准备一下,这不只是稀客,更是贵客。
新的一天开始,自然就是以马寻难得的去李善长家做客为开始。
当贵客到来的时候,李善长的长子李祺早就在府门外候著了,还有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
这李存义本身也有一定的能力,再加上李善长的照拂,现在已经是太僕寺寺丞,这是正六品的官职。
也幸亏就是寺丞,这要是成了少卿,那就是『九卿”了。
李祺十分的热情,韩国公长子一副儒雅的老成模样,“舅舅大驾光临,外甥未能去接,还请舅舅原谅。”
道理好像是这么回事,有些讲究的人家请贵客,都是直接去家里请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