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我帮孔家理家谱(1/2)
第283章 我帮孔家理家谱
朱元璋上下打量著马寻,觉得自己的这个小舅子有些时候真的胆大,
事关孔圣,事关孔圣后嗣,很多人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因此名声受到影响。
偏偏是这个看似胆小谨慎的马寻敢说出一些听起来就让人心惊肉跳的言论。
现如今的衍圣公“名不正言不顺”,这话要是传出去,天下读书人的吐沫星子能淹了马寻!
马寻浑然不觉,看著朱元璋说道,“姐夫,您知道曲阜那边的孔庙是鲁哀公於孔子旧宅立庙守莹,是为孔子立庙之始?”
朱元璋点头,“这怎么不知道,我还知道以前不叫衍圣公,叫奉祀君。不是你马寻读了几本书就厉害,我也是读了不少书,也是有见识的人。”
要说朱元璋最恼火的事情之一,大概率就是他有些时候在马家姐弟两个面前抬不起头他放牛惦记著地主家小姐的时候,马秀英琴棋书画俱全,还非常擅长史书。
马寻早年四处飘零孤苦无依,也是读了不少书,诗词更是一首接一首。
以前还笑话马寻的字丑、读书不求甚解,现在想想看都脸红。
字丑是真的,现在的字味著良心也只能夸『工整”,但是马寻要是没有才情、满腹经纶,他能懂那么多吗?
虽然总是说诗词只是小道於治国无大用,但是现在马寻掌管国子学,宋濂这些人都偃旗息鼓了。
还不是因为都觉得他有文化么!
马寻不理会朱元璋的阴阳怪气,说道,“那您应该也知道三宗並立,该知道女真人手里一个衍圣公,蒙古人手里还有一个衍圣公,南宋那边还有一个正经嫡脉的南宗衍圣公。”
朱元璋点头,“这倒是知道,女真人手里的那个很快就没了,归蒙古人手里的北宗了。”
马寻就说道,“现在都在传孔洙让封,说是运用儒家智慧,从容应对威逼利诱,恪守忠孝节义,保全孔子家族。可是要我说,那就是嫡脉也就是那么回事。”
朱元璋脸色难看了,“別在这胡咧咧。”
马寻不高兴了,“怎么胡咧咧了?孔洙是南宗,正经孔圣嫡脉,但是孔洗让位於曲阜宗子,忽必烈还夸讚他为真圣人之后!圣人之后,还不是皇帝说他不是嫡脉就不是嫡脉了!”
虽然马寻说的极端了一点,可是在场的人转念一想也觉得有道理。
当年先是三宗並立,隨即是南宗北宗,结果是面对蒙古人扶持的北宗,正经的嫡脉南宗果断让了。
让了也就罢了,还被夸赞圣人之后好样的,天下还要传颂贤明。
这么说来,可不就是嫡庶也就是那么回事么,孔圣人的嫡庶都是皇帝说了算,那其他人家是不是也隨便由当权者来决定?
朱標忽然说道,“舅舅,元仁宗时也考究了,孔氏族人又上书皇帝,说孔治之子孔思诚是庶支。隨后翻阅孔氏族谱查考,定下孔思晦是嫡长。”
马寻反问道,“標儿,那我问你。这孔思晦是南宗的,还是北宗的?”
朱標也愣了一下,当年元朝的统治者也认可是以嫡长袭封。
可是在那查了半天的族谱,算到了北宋时期的首任衍圣公孔宗愿。
看似是没毛病,但是这一来二去,还是以北宗的孔元用为始,他的嫡长才算正经的衍圣公。
也就是说南宗还是没存在感,正经的嫡脉被忽视了,大家选择性的为北宗背书,给他们找了很多是嫡脉的说法。
要知道正经的南宗才是嫡脉,歷朝歷代都是以孔子嫡长一脉为『衍圣公』。
马寻隨即看向朱元璋吐槽,“姐夫,您当年派人修了衢州孔氏家庙。我看您就是好事只做了一半,您就该扶一个南宗的起来,到时候效仿忽必烈。”
继续调侃的马寻说道,“真要是那情况,当年就是孔克坚让封。到您这还更是佳话,
北宗让封於南宗,这才是回到正朔啊!”
虽然马寻的话调侃意味十足,可是有些遮羞布给扯开之后,好像也就是那么回事。
现在的衍圣公就不是正经嫡脉,所谓的神圣性也就是那么回事,嫡长等等居然是皇帝钦定的,这可是孔子之后!
你要说当年让封是无奈也就罢了,蒙古人是铁了心的要扶北宗。
结果你孔家人自己也闹了一会,还在那强调嫡庶等,闹了半天不是还在爭么,排除了正经的嫡脉之后,北宗的內部在爭『嫡脉』。
朱元璋愣了半天,看向马秀英,“小弟说的那些,是真的?”
朱標抢先说道,“舅舅说的偏激了些,不过也確实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