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以理服人徐国公(1/2)
第306章 以理服人徐国公
常遇春回京了,对於马寻来说其实也就是多了一个吹牛的对象,他该忙自己的事情还是要去忙。
早早起床的马寻张开双手,任由刘姝寧帮他穿好衣裳。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他现在有些时候还是挺享受娇妻美妾帮他穿衣服,不一定是这样多省事,主要是有成就感、开心。
轻浮的亲了一下刘姝寧,马寻说道,“別忘了今天去诗会,把驴儿也带过去,让他也沾沾文气。”
刘姝寧有些不乐意的说道,“我们马家可是诗书传家,您又博学多才、诗词无双,家里不缺文气。”
以前说马家诗书传家,很多人都觉得那是祖上有北宋年间的进士。
可是这都多少年了,也就是看在皇后精通史书的缘故,大家就当做信了。
可是现在刘姝寧越发有底气了,马家就是耕读传家,大明就没几家能比我家更加有文风的。
马寻哑然失笑,隨即说道,“还是带著过去,他就喜欢看著长的好的女子。记得注意一下,虽说因为你我的缘故大家都亲近驴儿。但是到底是真喜欢还是假喜欢,多少能看出来点门道。”
刘姝寧笑著点头,儿子喜欢在外面跑、喜欢年轻的女子,这件事情她心里有数。
这可是给太子选妾,给常茂选妻,这都是亲近人,和马祖佑以后接触也不会少,当然得留意了。
和刘姝寧说完这些,马寻就牵著驴出门了,这一次他是要去国子学。
一切看似都非常正常,只是当马寻到了国子学的时候,忽然间愣住了。
虽说不经常上朝,自然也不会熟悉大部分的朝臣。可是一些重臣,那基本上都知道,
起码是脸熟。
胡惟庸一脸的笑意,拱手说道,“徐国公,近来安好?”
胡惟庸近来可谓是春风得意,已经是大明的右丞相了,还差一步就是百官之首的左丞相。
汪广洋就算了,都被杨宪斗倒过一会儿,更不是胡惟庸的对手。空印案的大锅,很大一部分要被扔到汪广洋身上。
“胡相。”马寻假悍悍的拱手,“你怎么来国子学了?”
胡惟庸有些无奈的说道,“我与吏部尚书商討著各地州府官员的空缺,想要来国子学看看。”
旁边的吏部尚书詹同赶紧作揖,六部尚书名义上也都是归中书省管。
別看现在的尚书听起来很厉害,可是有中书省压著,那就低一头。
等到六部直接听命於皇帝,地位才会迅速上升,到那时吏部尚书才是实质上的六部之首。
马寻总觉得这是在等他,前几天才说了要抽国子学积完学分的学子,这时候胡惟庸和詹同就来了,这怎么可能是巧合!
胡惟庸等人也无奈,他们是下朝后紧赶慢赶来到了国子学。哪知道稍微坐了一会儿,
马寻才姍姍来迟。
果然如同传闻的那样,这位徐国公不上朝不是不关心朝政,纯粹就是懒起不来床。
王禕和宋就更是一脸的无奈,官微言轻,很多的事情他们的意见根本就不重要,更多的是需要他们听话办事。
马寻看了一眼胡惟庸,自然的坐在上首。
你胡惟庸就算是成了左丞相,是百官之首,正式的官阶等等还是没办法和我比。
马寻刚坐下,詹同著急忙慌的说道,“徐国公,下官有一事不明。”
马寻隨口问道,“什么事?”
詹同也不隱瞒,“现在如今各级衙门都有官员缺口,您一口气要走了数位学成的学子,尚且还要徵调三十余名尚在学习的学子,这怕是有些不太妥当吧?”
按照常理来说,这些学业有成的学子是要归吏部去安排。
如果储备官员的人多也就算了,可是现在的问题是大明缺储备官员。
马寻要走了八个修满学分的学子,还一口气抽走了三十五名最有潜力的学子,这让詹同这个吏部尚书非常难受了。
旁边的王禕也在暗自点头,徐国公这么做就是在苗助长,也是在扰乱国子学的正常教学。
先前马寻提前这些,王禕也试过劝阻。
可惜没用,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他和马寻之间的官阶相差的都快十级了。
马寻淡定的开口,“我自然也知道现在朝廷缺人,不过这些人我有大用。这件事情我也报与了陛下,你若是有意见去和陛下说。”
詹同顿时偃旗息鼓,他敢在马寻面前抱怨,那是因为马寻的脾气好,大部分情况下还是讲道理的。
当然詹同也明白,如果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去皇帝面前抱怨也没多大问题,这毕竟是国事,他也没有坏的动机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