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小一辈的登台亮相(1/2)
第375章 小一辈的登台亮相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这也算是传统理念了,范仲淹就是提出这个论断的人。
认为良相与良医具有相通性,前者通过治国安邦实现利泽万民,后者通过救死扶伤践行医者仁心。
而这其中的一些代表人物就是张仲景。
马寻的话不免让张三丰和道衍震动,毕竟天这样的瘟疫是让人闻之色变的。
可是就算是这样让无数人毛骨悚然的瘟疫,大明的第一神医居然有法子可以预防?
如果做成了这件事情,那就是真正的功德无量、万家生佛了。
不理会张三丰和道衍的一些震动,马寻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再次穿上朝服,正式开始了。
常茂、徐允恭这些半大小子一个个的也穿的人模狗样,结了婚的常茂一点都不稳重,
还在挤眉弄眼。
也不想想站在他前面的是谁,这可是首倡大明早朝该有秩序的人。
首倡归首倡,能不能遵守是另一码事,不过马寻一直都认为他是被徐达、常遇春等人带坏的。
他的本意是好的,结果全成了约束文官的规则了。
贼兮兮的常茂压低声音,“舅舅,一会儿我什么时候出面?”
徐允恭握紧板,也担心的说道,“我还没做过如此事情,到时候您咳嗽两声,我就能明白。”
邓镇这小子更上不了台面,“舅舅,我到时候能不能抬头?要不然您给我使眼色?”
这些小子本来就没上过朝,虽然此前朱標升殿的时候这几个也来过,但是那就是规矩的行礼,不奏事。
对於这些小子的紧张,马寻充分理解,他第一次上朝的时候也紧张。
如果是在奉天殿的早朝,他可是谨言慎行,没有明確的旨意都不会轻易开口。
这不是胆大不胆大的问题,有些企业家、政客等等,在遇到大事的时候也会紧张,不紧张才是怪事。
“到时候注意点太子。”马寻就说道,“你们顺著话往下说,到时候就算我不给你们提示,太子也会给。”
汤鼎就冒了出来,“舅舅,那我们几个谁先奏事?”
马寻想了想,说道,“允恭带头,常茂跟著附和。邓镇你就老实点照著奏章奏事,汤鼎你就泼一点。王德、谢威,你俩別说话,到时候跟著附议。”
如果是在奉天殿的早朝,马寻是『照本宣科”的典范,他的板都是贴著小纸条的。
可是现在是在凤阳的皇城,这一下他的身份就不一样了,要安排这些小崽子们了。
忽然间他好像理解李善长捨不得权柄的原因了,这一个个被安排的明明白白,这才是位极人臣、这才是社稷离不得我!
就在说话的时候,朱带著弟弟们来了。
马寻看了一眼朱棣问道,“准备的如何了?”
朱棣信心满满的说道,“放心就是,我还是第一次办这样的差事,肯定用心了。再说了,有您和皇兄帮我,那岂会出差错!”
这个马屁不错,但是马寻不领情,“一会儿机灵点,不是所有人都和你一条心。要是有什么变故,能应对就应对,应对不了就朝我身上推。实在不行,你就装糊涂先混过去。”
朱棣脸色古怪,因为昨天晚上皇兄也出了类似的主意。
参考模板自然就是马寻了,这是大明朝堂上最会装糊涂、最会仗著身份耍赖的存在。
心里明白归明白,不过朱棣也聪明,“多谢舅舅提醒,我一会儿肯定机灵点。”
一看时间到了,这才按部就班的有序进入大殿。
皇子、勛贵子弟,再加上中书省、六部以及大都督府的隨行官员,以及凤阳府的官员。
虽然级別低了一点,但是儼然就是一副袖珍版的大明朝堂的样子。
主持朝会的朱標先开口了,“本宫回乡观摩祖宗肇业之基,颇感欣慰。尤记得十三岁那年返乡,帝乡还是荒芜、凋景象。”
这还有什么可说的,百官自然是赶紧恭颂皇帝恩德,这才使得凋的凤阳变得繁华起来。
资源一个劲的塞,中都皇城、皇陵这类大工程,再加上迁民,以及给勛贵修建宅邸等等,凤阳確实一下子显贵起来了。
朱標也继续开口说道,“虽说这是帝乡,只是本宫觉得既然祭祀已经结束,也该返程了。”
对於一些人来说肯定是鬆了口气,尤其是凤阳府的官员。平时应付那些练兵的皇子或者勛贵都吃力,更何况是大明的储君呢!
马寻微微咳嗽一声,朱棣瞬间弹射出去,“启奏皇兄,臣弟有本要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