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失控的国公和丞相(2/2)
如果马寻知道了胡惟庸的这些推断,他肯定是笑出声来了。
不过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胡惟庸得到的信息非常片面,
和明政府有来往的就是东瀛的南朝,如今是处在强弩之末的南朝。
在南朝的眼里,这些忽然登岛的明军就是在抢占地盘,石见等地就是南朝的势力范围。明军攻打、抢人,在南朝眼里可不就是在帮著北朝么。
甚至在东瀛都已经隱隱出现了一些声音,那就是南朝和北朝谈和,一致將明军给打出去。
只可惜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到底是以南朝为主还是以北朝为主,这就是个爭议点。
而且北朝不可能在强势的时候帮南朝一把,这可是拿北朝的兵马去帮著南朝抢回领地,还是荒芜的石见等地。
这买卖实在是太亏了,肯定不划算。
下一刻李善长目光更为锐利,“咱们暂且不提徐国公等人的事情,为何朝堂之上不知道东瀛使节的事情?”
胡惟庸赶紧辩解,“並非使节,只是有东瀛人前来询问一二,一无国书、二无詔命,自然就无需票报陛下。”
这一下李善长无话可说了,他的这个学生这些年也变了。
別看表面上还保持著对『恩师”的恭敬,可是心里未必就是將他李善长当回事了。很多的大事,李善长这也是后知后觉了。
遇到了事情就让恩师出头,不需要的时候就懒得搭理,这好学生也是有本事的人物!
胡惟庸继续说道,“此次还有卫国公在松江府、苏州府等地收购货物,这也坐实了此前的传言。徐国公走私,这事情怕是有定论了。”
李善长心里来气,去年就有人借著徐国公世子的出身说事,言下之意就是马寻走私等等。
只是那事情很快就迎来了反弹,皇帝皇后暴怒,一群江南士绅因此倒了大霉。现在又提起这事,是嫌上次倒霉的人不够多吗?
要知道当年將江南富户迁到凤阳,实际动手的人是俞通源,可是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李善长给制定的,在江南士绅眼里,李善长也不是个好东西。
“你有证据,自然可以弹劾徐国公。”李李善长非常不高兴,意有所指的说道,“御史台现在为你所用,难道你不会用?”
听出来李善长的不高兴,胡惟庸也不再多解释什么。
胡惟庸確实觉得马寻这人已经失控了,勾结东瀛的叛党在作恶,而且走私的证据也越来越多,
这就是不折不扣的证据。
如果只是普通勛贵,胡惟庸自然发难了。只不过那是马寻,那就必须要拉李善长站台,多一个强大的助力才能让马寻万劫不復。
只可惜,恩师到底是老了,早就没了当年的气魄。
看著胡惟庸规规矩矩的告退,李善长也忍不住嘆气,他提拔起来的接班人是彻底失控了。
不过现在得到的消息也让李善长心惊,不管是马寻的勾结东瀛,或者是打算走私,这件事情李善长还是相信的。
毕竟这些事情都是有跡可循,甚至有了一定的证据。
而胡惟庸的小心思太多,甚至是开始各种欺上瞒下、专权,也都让李善长提高了警惕。
不过李善长决定还是继续旁观,年纪大了有一点好,那就是摆出年老体衰的样子,坐山观虎斗。
等马寻和胡惟庸斗出来一个明朗的形势再出山收割好处,这才是符合他韩国公的利益。
现在冲在第一线,这显然是不划算的。
他不可能成为胡惟庸的刀,也不会帮马寻斗倒胡惟庸。
只有两败俱伤,那才是最好的局面。
李景隆又一次回到了泉州,“舅爷爷,卫国公派人送来了丝绸以及绢布等。我仔细瞧了瞧,大致都是江南的货。”
马寻笑著问道,“清点好了吗?”
“差不多了,数目对得上。”李景隆有些佩服的说道,“还是卫国公厉害,不管是筹措军需还是物资,就属他有本事。”
那可不,李善长这人当年是朱元璋的后勤大管家,后勤保障做的非常出色。
而邓愈只要出马,前线的各种军需调配等等都无比顺畅。这个卫国公,从来都不只是擅长统帅大军,他同样也是大军的压舱石。
徐达等人北伐,汤和等人打明夏,邓愈看似是不太出彩。
可是真的要离了这位卫国公,后勤重的调配就没那么轻鬆了。
我出海走私还有卫国公这样的帅才帮忙,实在是太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