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寒酸的回京(1/2)
第482章 寒酸的回京
久在泉州的马寻终於离开了,这一次去的还是福州,
福州长乐太平港,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泊点,適合船队集结,伺风出航。
朱寿有些得意,也有些期待,“国舅,咱们的船大、船多,食物、药材都齐全。这一次咱们还备了一些猪,就等著在海上抓不著鱼虾的时候吃肉。”
明初的船吨位比较大,所以可以有著齐全的生活区,有足够的物资储备。临时养养猪、种菜,
这都没问题。
徐允恭好奇的问道,“茫茫大海之上,怎么断定方向?”
朱寿解释说道,“有罗盘呢,白天咱们用罗盘,夜里咱们就用牵星术和水罗盘。白天咱们的船上掛彩旗,夜里掛灯笼,还有铜锣、喇叭和螺號这些,联络等是够用了。”
这一下徐允恭也不好奇了,因为作为一个合格的將领,旗语是最基础的要求之一。
在陆地上作战也是如此,尤其是大兵团作战,主要就是靠旗语指挥。
歷史上的郑和下西游,几乎每次都需要两三年才能回返。
不过这一次显然不一样,用不著走的太远,也没有太多的友好访问等任务,这就是单纯的做生意而已。
所以在马寻的预计当中,大半年的时间足以让船队从东南亚回到大明。
硬体条件完全不需要担心,马寻可没有好高鶩远、太过冒进,这一切都是在稳扎稳打。
软体方面也没什么问题,这一次出海是合规合法的,还做了很多资料的储备,朱寿等人都知道这一次出海的主要任务。
在这样的条件下,自然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船队出航可以放一万个心。
如今所需要在意的事情,充满不確定性的,大概也就是船队到底能带回来多少利,能不能让马寻所希望的海贸大门被彻底打开。
货物齐全、水手和將士也充足,朱寿等人顺利的出航了。
而马寻等人也要开启回程之旅,刘伯温自然是回青田老家,出来旅游了大半年,小老头也有点想家了。
暂时就分道扬,刘伯温带著几个护卫直接回浙江,马寻等人就不绕路了。
“舅舅,咱们这走的不对啊。”常茂觉得有点问题,“照这个路程,咱们是去凤阳?”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马寻点头说道,“先去凤阳,然后再回京。要不然你们先回京,反正也不碍事。”
常茂稍微想了想,还是有些担心,“您现在可是平倭大將军,按照规矩是得先回京復旨。”
徐允恭也跟著劝道,“您要是回宿州,也得是先回京再说。要不然的话不只是胡惟庸这些人攻计,陛下也为难。”
马寻觉得有道理,还是不能太任性,这些小子们都明白的道理,那就该听取建议。
李景隆有些开玩笑的说道,“都说老马识途,要我说还是旺財认得路,都是它带的路。”
眾人一想也有道理,按照马寻原本的计划哪里是去凤阳啊,肯定是直接去宿州了。
拍了拍旺財的脑袋,马寻笑著开玩笑,“它怕是不认得路了,我都不认得。一路走一路问,也不知道走了多少冤枉路。”
这不是自曝其短,只是实话实说。
没有导航,甚至没有地图,像样的大路都没有。
从福建走到宿州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对於普通人来说,这就是个不断问路的过程。
常茂就忽然吐槽说道,“咱们也算是列將了,跟著大將军回京,只是怎么看都没凯旋的气派。”
邓镇觉得有道理,“咱们从小都是看著大军凯旋,將士们威风凛凛的回京。咱们这一次回京,
说不定是悄悄的回去。”
其他人也都是面色古怪,因为如今的局面好像还真是这样。
如果马寻此前没有打出『平倭大將军”的旗號,回京也就回京了,不管是旅游还是巡视地方都说得过去。
但是为了让出海名正言顺,马寻只能成为大將军。
这样的结果就是大明开国前后这么些年,马寻这个大將军回京是最为特殊的。
没有什么锦旗招展,也不存在皇帝或者皇子、百官迎接,甚至这一个小队伍回京可能都没人知道。
“怕丟脸你们提前进城,別和我一道。”马寻黑著脸,相当的无语,“咱们有军功,只是稍微滯后了点。”
李景隆就拍马屁说道,“就是,水师都出海了,倭寇迟早是要抓回来的!有见识的人自然不敢小看咱们的军功,没见识的人瞎说,咱们也就当庸人自扰!”
何真就在旁边听著、笑著,这段时间的相处,他也觉得马寻是个没架子的人。
所以这么群勛贵子弟可以有说有笑,有些时候甚至看起来不在乎身份。
常茂可不管那么多,“反正我下一回肯定不跟著舅舅出征,我跟我爹一起去打仗,实在不行的话我去投靠其他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