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陛下还要糊涂到几时?(1/2)
第653章 陛下还要糊涂到几时?
“杨文干反了,已攻占宁州。”
太极宫中,
李渊召太子前来,声音冰冷如铁。
太子跪伏在地,瑟瑟发抖。
杨文干的举兵,无疑是让他有口难辩。
“陛下,儿臣绝没有让文干举兵。”建成叩头请罪,脑袋磕在地上砰砰响,
头磕破了,鲜血直流。
李渊皱眉,咬着牙,仍怒视建成,怒气难消。
“朕派宇文颖召文干来京,可他却直接起兵叛乱,你让朕如何再相信你?”
愤怒的李渊不听建成辩解,命殿中少监陈福把太子带去临湖殿看守。
“不许任何人见太子,膳食只给水和麦饭!”
“陛下,儿臣绝无谋反之心,杨文干叛乱与儿臣无关。”
李渊挥手,不想听建成那无力的辩解。
召来诸位宰相,还特意让人去请秦王李世民来。
“诸位爱卿,朕很心痛!”
李渊白发又添了不少,整个人憔悴无比。
秦王李世民进殿后,就很安静的跪坐在那里,甚至未发一言。
不过平静的表面下,内心却并不平静。
自回京来,李逸的锦囊妙计,一个接一个的成功,现在杨文干真的反了。
虽然中毒那个苦肉计,一开始瞒着他,这让他事后有点小不满,不过结果倒是很好的。
现在借由那三百套铠甲,通过常何、宇文颖等,又把杨文干逼反了。
环环相扣。
他现在对玄武计划,也是越来越有信心了。
右仆射萧瑀进言:“杨文干叛乱,朝廷当速派兵平定叛乱,以免糜烂地方。”
李渊揉着脑袋,
“遣右监门大将军钱九陇、吏部侍郎杨师道率兵讨伐!”
侍中陈叔达进言,“先前陛下已召泾州总管、燕郡王李艺入朝为左翊卫大将军,但李艺迟迟未动身,请陛下立即再派使者催其入朝,遣大将代替坐镇泾州,节制泾州兵马。”
这是暗示皇帝,李艺和太子交往密切,要防止李艺也起兵叛乱。
“授右卫大将军张瑾检校泾州都督。”
“中书令宇士及检校凉州都督。”
李渊目光扫过几位宰相,最后落到裴寂脸上。
裴寂低头不语。
李渊又看向次子李世民,他也是低头沉默。
胸闷气短,
李渊挥手让宰相们退下,
又是雷雨天,
太极宫中闷热,高温高湿,李渊心烦意乱。
“陛下,太子少保李纲求见。”
“他来做什么?”李渊对李纲没啥好态度,他当初选李纲为太子詹事,结果李纲并没能尽职,如今东宫出事,李渊觉得李渊责任很大。
尽管李纲早在几年前就已辞去东宫职,连朝廷的礼部尚书之职也辞去了。
本来不想见,
最后李渊还是对内侍道:“带他到海池。”
天闷热无比,
李渊不想再留在殿中,
叫人牵来马,宫中骑马至北面的海池,坐上龙舟,泛舟湖上。
湖上有风,总算胸口没那么闷了。
李纲被辇抬到湖边,登上龙舟。
“你是要为太子求情吗?”李渊问。
李纲拜见过皇帝后,直言道:“老臣此来,并非为太子求情。”
“那你来是何意?”
李纲缓缓道:“当年老臣曾为隋太子杨勇东宫师,杨勇被废,老臣曾极力反对,盖因老臣以为,杨勇性是常人,还是可以规谏训导,也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储君。”
“才智为器,人品为性,相比起才智,老臣以为储君最重要的还是品德。”
“然当今太子建成,才智只算中庸,远不及秦王。而其品性,更不如秦王。
太子疏骨肉、害贤良,甚至于置国家社稷危亡于不顾,如此实难当大任。
现如今,闹到这个地步,陛下还没醒悟吗?
再这样下去,祸起萧墙,手足相残,到时悔之晚矣。
唯今之计,只有快刀斩乱麻,就借这个机会,正式下诏废储,改立秦王为太子。
太子有大过,废储降为王,分封于外,也能保全。
若是陛下再这样执迷不悟,必将酿成更大祸端。
那时,悔之晚矣。”
李渊脸色阴沉,没料到白发苍苍的李纲,会说出这么一番大逆不道的话来。
皇帝不语。
李纲提高了声音,“陛下还要糊涂到几时?你现在继续保太子,实则是害了太子。”
“废长立幼取乱之道也。”李渊叹气。
“太子德不配位,必招灾祸!”李纲道,“借此杨文干叛乱,事牵东宫,下诏废太子,册立秦王为太子,这才能免除一场大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