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谁才是不稳定因素(1/2)
第857章 谁才是不稳定因素
说起来不是这种特殊的体制,根本不可能给让卫东选人的机会。
要是在国家队,嘿嘿,只要听说这是hk篮球队的……幕后人吧,绝对能一起把他围殴了。
俩道士再加俩江湖姐弟都挡不住这群两米上下的大汉。
起码这眼前几支队里就有三四人参加了溙国的亚洲锦标赛。
不堪回首的经历。
谁都没想到居然会被弹丸之地的hk代表队击败。
实际上国家队那边内部已经在整顿,这边提起都是噤若寒蝉。
但部队队又有些独立在外的气质,毕竟这边是部队自己承担运行的。
而且现在规模大到什么程度呢,全国甲级篮球联赛十二支队伍里有四五支都是部队队。
如果算上升降级所有,一共七支部队队!
差不多半壁河山。
更有接到命令就服从命令的天然规则。
脸色不太好,但能做到耐住性子听。
让卫东怎么可能闭嘴:“我只说个最简单的技术含量点,在场各位能听懂的准保您受益匪浅……”
七八个人吧。
除了伍曦和他带来的俩人,基本就是各部队队的教练、领队。
部队就这点好,能到带队打仗的,都不可能是没头脑和不高兴。
但文化水平真的有差异啊。
“低强度、高负荷的训练最大问题就是容易造成疲劳,特别是神经系统的疲劳,而神经系统和机体的疲劳会造成训练质量的急剧下降。”
让卫东这都是跟着hk训练团队那边留下的方案理解过了。
作为三四十年后的球迷,很认同这些重点:“你们看,当运动员进行这种机械、被动的训练,而不是积极主动的、能够发挥和调动其最大能力的训练,这种训练毫无价值,只会阻碍训练水平的提高。”
只要看过专业队训练,就明白那种感受,要懒洋洋的才有那个范儿。
显得爷我很牛逼,这些简单动作投篮上篮举重若轻。
让卫东指着训练场上明说:“这样训练不符合比赛的需要,因为比赛中运动员神经系统的兴奋度应该是最高的,如果平时训练都是低强度,没有足够的刺激,没有平时的锻炼和积累,运动到了赛场中不可能突然一下子达到高度的兴奋性和紧张度,必然造成运动员‘慢热’的不良习惯,这才是从实战出发的含义。”
能听懂吗?
让卫东好歹是后来的球迷,身体激素分泌的常识都家喻户晓了:“为什么经常说我们的球员体能不够,不是平时练少了,是练的对抗强度不够,没有达到兴奋上头,肾上腺素分泌的地步,正式比赛激动起来就完全两回事……”
伍曦回头观察,后来给让卫东吐槽:“玛德,我用带兵打仗来理解都懂了是这个理儿,可他们那眼神就是茫然的!”
当然也有人在思考。
八七年,国内实战训练中能吃透三从一大的已经是凤毛麟角,更别提后来的因材施教了。
让卫东只是把自己知道的透露下,能不能由此激发那是个人造化。
“其实我的思路很简单,肯定要没进过国家队的,个头不需要太高大的后卫、控卫就行了……看看这仨行不行……”
对他来说,其实很简单,名单到手这么一刷拉,有几个名字根本摁不住!
八九十年代喜欢看篮球的球迷肯定都知道名字。
但这会儿,让卫东忽然看到训练场边上站个高大身影,年轻平头,充满了跟在场几乎所有球员不一样的狠劲儿!
明明看着现场上百人,大多都是已经练得很疲惫,甚至刚开始就懒洋洋的提不起劲,俗话说就是油了。
所以让卫东要年轻球员除了入选国家队就没法代表hk队,另个原因就是像大学生那样,年轻球员还有可塑性。
于是指着那边问:“那些怎么不上场?”
终于有人稍微按捺不住:“这都不够你选吗,那是冀北队的,这里是他们的训练基地。”
冀北,让卫东也不熟,只能先指指手里的名单上三个名字:“就他们仨吧,问问能不能带走。”
然后自己就过去站在那个年轻球员面前:“你叫什么?”
对方没因为他矮一截就瞧不起,只是因为天生长得凶狠罢了,赶紧回答:“马建。”
对的!
就是看这长脸大个儿隐约是这家伙!
国内篮球史上改开后最早桀骜不驯的刺头。
打球不是最好,但绝对是最有名的不服管教。
好像他才是最早跑旗去打球,而且是那种国家队要限制除名啥的,那就干脆不要了。
结果在国外又没打出来,整个职业生涯都搞得很坎坷。
让卫东再看看个头,跟坎普差不多高,找过去给坎普当替补吧,反正这家伙的脾性也没法在国内呆:“愿意跟我去hk打球吗?”
其实这句话都是多余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