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常参(2/2)
自古以来,美女都是稀缺资源,但帅哥又何尝不是?
而且这个男人还很强大,对女人也足够耐心和温柔……起码在弦儿的眼里,自家阿郎是与众不同的,跟这个时代的男子都不一样。
其实她自小生长于符家,除了符家儿郎之外,没见过什么别的男子。但她就是有这么一种感受。
“官家今日或将赐宴于我,二娘醒了跟她说一声,晚上不用等我回来吃饭了。”
李奕见到弦儿在发呆,在她眼前挥了挥手,等少女回过神来,他开口交代了几句。
“啊?哦,奴、奴家知道了。”弦儿脸色顿时通红,连忙回道。
李奕不再多言,大步走出了房门。
此时李汉超已经带着十几名亲兵等在前院,见到李奕出来,他连忙牵马上前。
李奕接过缰绳问道:“瑀哥儿他们回去了吗?”
昨夜喝酒喝的太晚,几位兄弟都有些醉了,他便安排几人在府里过夜,所以才问了这么一句。
李汉超回道:“二哥他们知道大哥你今日要参加朝会,早些时候已经从府上离开,直接去了军营。”
李奕点了点头,随即矫健地翻身上马,不过他想到什么,又回头道:“汉超,这次出征回来你已被升为军都指挥使,肯定不能再兼任亲兵指挥了。”
“至于你会担任哪一军的都指挥,听说暂时还没定下来。我准备向官家举荐你去铁骑右厢任职,你觉得如何?”
铁骑军作为四大主力军,又是隶属于殿前司,李汉超自然没什么意见。
他当即道:“但凭大哥安排。”
李奕微微颔首:“当然这事我也不敢打包票,到了军都指挥使这一级,就连枢密使都做不了主,也要去问官家的意见……不过想来以你在秦、凤的军功,再加上有我的举荐,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李汉超忙道:“只要能留在侍卫司,跟在大哥身边就行,去哪一军任职都一样。”
李奕笑了笑,但嘴上没说,心里却在想:同级别的军职,地位也有高低,不管是人数配置,还是战力强弱,其中的弯弯绕可不少。
自家的兄弟肯定是要尽量捡好的位置安排……想来李汉超自己也知道这一点。
好歹他跟在李奕身边有很长时间,明白自家大哥的性子,绝对不会亏待兄弟们。
一行人径直出了大门,顿时一阵嘈杂,“驾”的喊声,马蹄声喧嚣一片。
……
五代的礼仪典章沿袭唐制,朝参分为三种不同的形式。
每年的正月朔望日,也就是初一和十五,朝廷会举行大朝会。
这是最隆重的朝参仪式,需要有“大陈设”,排场十分之大。
皇帝“服衮冕”御舆以出,曲直华盖,警跸侍卫如常仪,接受群臣客使的朝参礼贺。然后移驾到城外举行祭天、供奉太庙等典礼。
其次便就是每月朔望日的朝参,排场比不过大朝会,皇帝也不用外出举行典礼,但同样需要在京九品以上官员全部参加。
不过这两种朝参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劳师动众只是为了彰显皇家的威仪,顺便让那些地位不太高的官员,能有机会见到圣颜。
最后就是每日朝参,又被称为常参,除节假日外不停,一般不用摆依仗,也无大排场,属于是真正的行政日。
按规定只有五品以上职事要重者才能参加。
当然规矩是规矩,实际执行又是另一回事。
皇帝也会有想偷懒的时候,况且大臣们也对此苦不堪言,毕竟不是每天都有重要的事要上奏,起得比鸡早就为了来走个过场,实在是操蛋的很。
五代以来真正完全执行常参的时间段,基本少得可怜。
大多都是皇帝隔个几天举行一次,也基本不会商议重要的事情。因为机密大事都是召集近侍重臣到内廷讨论,常参的意义只是皇帝为了跟中高级官员们见个面,加深一下感情。
除非偶尔有些事情需要拿到明面上来讨论,就比如去年商议整顿禁军的事,那么皇帝就会在常参上听取众臣的意见。
但具体的决断和安排还是要在私下里和宰辅重臣进行商议。
崇元殿外。
在殿中侍御史的带领下,文武百官依次进入大殿,按照各自班位站好。
文班之首是几位宰相。
武班之首却不是李重进和张永德,而是几名年纪颇大的武将……李、张二人拥有很大的禁军实权,但官阶地位并不完全与军职挂钩。
站在头前的几名老将虽然屁用不顶,但奈何人家是几朝几代的老资历,皇帝也要把他们高高供起来当“吉祥物”。
当然话语权就是另一回事了。若是不知好歹的话,去年被赐死的孟汉卿,那就是很好的榜样。
每日常参没什么重要的事可说,只有几位侍御史出列奏报一些杂事。
这些家伙就是专门监察百官日常行为的,说的事情也都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问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