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权点检殿前司(2/2)
眼见符二娘如此善解人意,他犹豫着要不要趁热打铁,顺带把郭氏的事也说了。
但想了想还是作罢,任何事都要有个限度,符二娘已经是很开明大度,允许自己一下子纳两个妾。
若是再得寸进尺,那就有些过分了。符二娘如今正怀着身孕呢,暂时还是不要太过刺激她。
先把弦儿和左灵儿纳进房再说……
然而世上之事并非按部就班,计划永远都赶不上变化。
李奕还没来得及把两位小娘纳入房中,朝廷攻打南唐的大略却突然有了新的部署。
……
显德二年九月十七,皇帝柴荣正式颁布诏令,将在本月二十一日发大军亲征淮南。
随即举办祭祀典礼,告于郊庙社稷。并传谕淮南州县军民,痛斥李昪、李璟父子不尊中原大朝,历数种种不臣的僭越之举。
同时向淮南百姓们保证,大周王师所至,军政甚明,不犯秋毫,有如时雨,百姓父老各务安居,剽掳焚烧必令禁止云云。
说白了就是先发动舆论战,表明了后周进攻南唐的正义性,安定淮南地区百姓们的心,以防激起不必要的反抗和伤亡。
其实在李谷率领前军出征淮南之时,就已经发布过差不多的诏令行文,只不过在皇帝即将御驾亲征之前,再追发一封诏书着重强调一遍。
在此期间,禁军各部的调动在枢密院的主持下,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经历过整顿禁军之后,侍卫司下辖各色兵员在六万人左右,殿前司麾下则差不多有五万人上下。
八月初开战后李谷从侍卫司带走了接近两万人,下旬李重进又奉命率领禁军一万余人出东京,同样也是侍卫司麾下的部队。
如今皇帝将要御驾亲征,自然少不了带大军随行,主力肯定是从天子近卫的殿前司中挑选。
皇帝诏令从殿前司麾下两大主力,铁骑军和控鹤军中各分四千和一万八千人马,交由殿前司马步军都指挥使张永德,以及殿前司步军都指挥史彦超率领。
同时再从侍卫司中抽调五千人马一并随行。
再加上其它那些杂七杂八的御前番号军,差不多共有三万人一起跟着皇帝出征。
这么一来,留守东京的禁军差不多还剩五万人,而且侍卫司和殿前司的人马数量各半,也算是很好的维持了双方的兵力平衡。
当然光是兵员数量搞平衡并不稳妥,对权力的约束主要看的还是上层结构。
九月二十日,皇帝御驾亲征的前一天,朝会上正式宣布了留守东京的人事安排。
“以宣徽南院使、镇安节度使向训,权任东京留守……端明殿学士王朴为副留守,兼判开封府事。”
“迁曹州节度使韩通为陈州节度使,加侍卫亲军司马步军都虞候,并兼京城内外都巡检,权点检侍卫亲军马步军司。”
“以殿前司马军都指挥使、利州节度使李奕,兼京城内外副巡检,权点检殿前亲军马步军司。”
宰相王溥手持诏书立于崇元殿内,亲自向众人宣读拟定的人事安排。
“臣谨奉诏,谢陛下隆恩!”
叩首行礼过后,李奕退回到武将队列,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下。
前两天朝廷公布了随皇帝出征的将领名单,殿前司内如今最主要的三位大将,张永德和史彦超都位列其中,唯有马军都指挥使李奕被排除在外。
虽然对此李奕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等真正的落到了实处,他还是难免有些沉郁沮丧。
上个月皇帝已经把侍卫司的主将李重进,还有马、步军都指挥使韩令坤和李继勋都派了出去。
现在张永德和史彦超同样也要跟着出征。
禁军中两大系统、四大主力,总共六位名义上的统兵官,只有李奕什么差事都没捞着。
都说雷霆雨露俱是天恩,但这话听听也就得了,谁特么愿意没事不落好?若是真被皇帝有意忽略,怎么看都不像是好兆头。
不过眼下发布的任命倒是让李奕心中的忧虑全消。
出征淮南自然是紧要的差事,但能被委以留守东京的重责,同样也能说明皇帝的信任。
只要不失了皇帝的圣眷,那就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再者说,南唐绝不是那么好打的,皇帝一旦在淮南战场吃瘪,未必就不会调自己前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