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选婚 赐死与觐见(1/2)
第720章 选婚 赐死与觐见
吩咐完毕朝鲜的事情,朱常洛便不再多言了。他收回视线,重新拿起案头的那份每日简报开始阅读。在座的四位大太监也各做各事,安静地忙碌了起来。南书房内一时陷入了沉静,只剩下纸张翻动和小声交流的细微声响。
朱常洛的目光在简报的条目间快速扫过,大部分都是各监局衙门的例行汇报,或是外廷奏疏的摘要,并无特别紧要之事,也都不复杂。他看得很快,手指偶尔在段落间的句读上轻点。
这份沉默持续了好一会儿,直到皇帝头冷不丁地说了一句:“河南那边的淑女也选出来了?”皇帝的声音不高,但在静谧的书房里却显得格外清晰。
这个问题任何没有指向,声音也轻得像是一句梦呓,可王安却不敢把皇帝的话当成自言自语。他手比脑子快,几乎是立刻放下了手中的笔。
简报的内容不少,王安过了一小会儿,才大致明白皇帝刚才说的是什么事情。“回主子,昨天下午申时末刻,刘克敬的奏报送到了司礼监。据其奏报所陈,河南那边的淑女人选已经确定,正启程护送来京。如果快的话,再有半个来月,刘克敬应该就能把人送到京师考校了。”
在监护朝鲜的军队南下山东的同一时间,派往各地为皇太子选婚的宦官们,也在礼部官员的陪同下,开启了他们的行程。到目前为止,在京师本地,以及前往北直隶和山东的宦官都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使命,只有远赴南京、南直隶以及中都凤阳的宦官们暂时还没有音讯。
“刘克敬?”朱常洛对这个人几乎没有印象,但又觉得自己应该在哪里见过他的姓名。
“回主子,刘克敬原本在内官监当差,年初大调的时候改到了司礼监,现在礼仪房当差。负责在淮安、凤阳、徐州以及河南一带选婚。”王安解释道。
“唔”朱常洛还是没想起来,索性不想了。“他的那份奏报现在哪里?你拿过来了吗?”
“回主子,奏报原件留在司礼监归档了。主子若要亲览原奏,奴婢这就派人去取。”王安完全没想到皇帝一时兴起,竟然要看选婚内官的奏报。之前北直隶和山东的奏报送来,皇帝甚至问都没问。
“算了。”朱常洛摆摆手,目光又落回到简报上。“你看过那份奏报吗?”
“看过。这条简报就是奴婢亲自录上去的。”王安回答说。
“那你应该还记得那上面写了些什么。”朱常洛又往后翻了一页。
王安望着皇帝,沉默片刻,随即谨慎地答道:“奴婢不敢说过目不忘,一字一句都能背诵,但那奏报的大致内容还是记得的。”
“朕也不要你一字一句地背下来。”朱常洛闻言,嘴角似乎牵起了一丝极淡的笑意。“你就说说看,刘克敬从哪些地方,选了几个人?”
“回主子,”王安没有犹豫,立刻作答:“刘克敬本次出差,共选得淑女二人。其中一人出自淮安府,另一人则出自河南开封府。”
朱常洛点点头,又问了一句:“这两个人叫什么?”
“呃”王安这次回答则稍显迟疑,“奏报上只录了父名母姓。至于淑女闺名,按照惯例,需待淑女抵京验看之后,再由文书房密揭呈报。”
“那你就说说他们的父名母姓吧。”皇帝继续追问。这让王安有些意外。
但他还是在思索片刻后回答道:“淮安女姓萧,其父名萧彝学,母李氏。河南淑女姓张,其父名张国纪,母陈氏。”
王安一直望着皇帝,很明显地发现皇帝翻页的动作顿了一下。简报后面,似乎还有笑声泄出。不过皇帝没有指示,不再追问,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知道了。”
王安的目光并未就此从皇帝的身上移开。作为简报的主撰者,他清楚地记得简报上各项内容的位置。他预感到,皇帝刚刚翻过的那一页上,应该记着一件要命的事情。
果然,没过多久,皇帝突然抬起头,越过简报,目光如炬地看向王安:“这李铭诚的家产,都抄没干净了?”
“回主子,”王安的心微微一紧,但面上沉稳依旧:“李铭诚在京师及北直隶境内的所有田宅、铺面、库藏、浮财等,皆已抄没入库。不过.”他略作停顿,“尚有部分窖藏金银,及置在外省的部分产业,估价约莫三四万两,因位置隐蔽或路途遥远,尚未能发掘、抄没完毕。”
“他们还有什么能交代的吗?”朱常洛听完,脸上没什么表情。
“回主子,”王安谨慎地答道,“崔文升那边已有好些日子未曾递上新的口供了。想必该吐的,能吐的,都已经吐干净了。”
“那就.”皇帝听完,面无表情地合上了手中的简报,随手将它扔回宽大的御案中央。简报在光滑的紫檀木案面上滑开一小段距离,发出轻微的摩擦声。“别让他再活着了。”
王安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倏地升起。他下意识地咽了口唾沫,喉结滚动了一下,带着一丝的紧张,确认道:“主子真的要……赐死李国瑞?”
“哼,”皇帝发出一声极轻的冷哼,“这种敛财蠹国,贪婪成性,不恭不悌家伙,还要朕法外开恩吗?”
王安被皇帝眼神中的寒意刺得一缩,再不敢有丝毫犹豫或质疑,立刻深深低下头,沉声应道:“是!奴婢明白了。”
————————
会极门右梢间内,光线透入雕着云纹的木窗棂,在地上投下一片清晰的几何光影。
汪应蛟端坐在硬木制成的圈凳上,背脊挺直,双手交迭置于膝上,笏板紧贴小臂内侧。他呼吸匀长,试图压下心湖深处那一丝不易察觉的微澜。
昨天下午,张嗣修随史方逸离开后不久,通政使司的差役才姗姗地,将一份通知汪应蛟于次日上午入宫觐见的公文送到他的手上。
汪应蛟如临大敌,彻夜整肃心神,天未遇明,他便换上犀带盘领右衽绯色小独科公服,带着象牙笏板,来到紫禁城验明正身。
巳时二刻,门外传来了一阵轻盈但迅捷的脚步声。随后,一个身着青贴里、面容白净的年轻宦官无声步入,帽下眉梢吊着三分笑,正是昨日传张嗣修进宫的史方逸。
“汪部堂,”史方逸笑嘻嘻地走到汪应蛟的面前,恭恭敬敬地拜了一下。“我们又见面了。”
“史公公客气。”汪应蛟拱手回拜后问道:“史公公过来,是皇上要见我了?”
“没错。”史方逸笑着点头,“皇爷口谕,召汪部堂弘德殿觐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