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相持(一)(2/2)
不仅没有获得切实的首级功劳,而且也没打破清军的几道封锁,使得双方之间这种难耐的对峙情况仍要继续下去。
这几个月以来,明清两军宛如变成了一群土木工匠,全都在疯狂地挖掘壕沟,修建营寨,堆砌城垒,然后等待对方主动来攻。
面对防御设施完善的营垒,发动进攻的一方必然会遭受巨大伤亡,平白给对方送人头。
仗打到这个份上,其实最符合明军的期望。
因为,这又回到了明军最为熟悉的战斗模式。
以坚城为依托,凭垒而守,持续消耗清虏的兵力。
至于跟清虏野战,说实话,明军对清虏骑兵还是存有忌惮。稍有不慎,就被清虏抓住空子,从某个意想不到的位置,向你发起突袭。
只要阵列散了,士气没了,那便成了清虏追亡逐北的目标,被对方轻松收割。
相反,只要打城池攻防战,清虏一般是占不了多少便宜,反而有时会给予他们大量杀伤,获得一场辉煌的大捷。
比如,两年前的松山大捷。
副将金国凤仅以三千疲弱守军,便硬抗清虏八旗近万人长达两个月的围攻,以城头的十余门火炮和两百余支火铳,给予对方大量杀伤,最终让清虏铩羽而归。
捷报传到京师,崇祯皇帝大喜过望,当即颁旨晋升金国凤为团练总兵,世袭锦衣卫千户,极尽荣耀。
还有半个月前,驻守笔架山粮草营地的前屯副将佟瀚邦也是以三千辅兵,在清虏五千精锐甲骑的突袭之下,不仅牢牢守住了营地,还于“天桥”之上,施以密集火器攻击,让清虏大败而回。
据说,清虏武英郡王阿济格就在此战当中,被火炮击中,最终伤重不治。
虽然,这个消息还没核实,但督师洪承畴已经写了报捷的奏疏,为佟瀚邦请功。
估摸着,待大战结束后,佟瀚邦必定会因此晋升总兵之职。
所以,大家就这么凭垒而守,跟清虏对耗,熬得对方最终兵疲粮尽,不得不撤兵北归。
话说,这场大战也打了一年多,我们大明靠着举国之力,持续投入到这般长期相持对峙中,都快有些撑不住了,就清虏那疲弱的家底还能坚持下去?
洪承畴叹了口气,转身朝楼梯走去,忽然回头看了眼暮色中的清虏大营。
风卷着雪沫子,像要把天地都糊成一片白。
他心里清楚,这场仗熬到最后,拼的不只是粮草和兵力,还有朝堂上的耐心。
崇祯在京师等着捷报,陈新甲在兵部都堂等着关外的精兵,张若麟在营里等着邀功,而他,只能在这松山城上,盯着对面的营垒,一步一步地熬。
毕竟,他身后是大明的万里江山,退不得。
“且熬着吧!”洪承畴将身上的大氅紧了紧,一步一步下了城楼。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