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布鲁斯教授心善!再度投资!曼哈顿(1/2)
第687章 布鲁斯教授心善!再度投资!曼哈顿计划的天才们!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简称伯克利。
这座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的大学,在后世那可是赫赫威名,是全球最顶级的大学之一。
其在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等领域,成果斐然。
虽然它名字中带有“分校”二字,但那是历史遗留问题,其本身是独立的一所大学。
但是现在,学校只在化学领域颇有名气。
因为现任化学学院院长兼化学系主任路易斯教授,乃是化学热力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提出了著名的“共价理论”,大名鼎鼎的“路易斯结构式”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真实历史上,他一共获得了41次化学诺奖提名。
可惜,就是没有获奖。
但这并不影响路易斯在化学界的地位。
他带的几个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化学界的大佬。
尤里,35岁,博士毕业于伯克利,目前是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副教授。
他因发现“氘”获得1934年的化学诺奖。
其在曼哈顿计划中负责用气体扩散法分离铀235。(当时美国同时实验三个方法,因为不知道哪个好)
吉奥克,33岁,本博均毕业于伯克利,目前是学校的研究员。
他因创造了无限接近0k的温度环境,从而获得1949年的化学诺奖。
利比,20岁,目前是伯克利本科生。
他因创造了放射性碳14测量年代的方法(被誉为【考古计时钟】),从而获得1960年的化学诺奖。
参与曼哈顿计划,协助尤里分离铀235。
西博格,16岁,暂未出场,本博均毕业于伯克利。
他因在人造元素领域的卓越工作,和同事麦克米伦一起获得1951年的化学诺奖。
他领导团队制造了94/95/96号元素。(93号元素是麦克米伦发现的)
并且他还和同事吉奥索等人一起,制备出97/98/99/100/101/102号元素。
其中97号元素【锫】,就是用伯克利的名字命名的。
而吉奥索后面又带领团队,制造出103/104/105/106号元素。
为了表彰西博格的成就,在吉奥索等人的建议下,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将106号元素命名为【钅喜】。
但那时西博格仍然在世,所以此举也打破了不能以健在人的姓名为化学元素命名的惯例。
由此可见西博格在元素领域的超然地位。
而吉奥索本人则因为参与发现了12种化学元素,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
二人都参与了曼哈顿计划。
当然,西博格尤为重要。
他利用氘核轰击铀元素,成功获得94号元素钚-238。
接着他又制备出钚-239,且惊讶地发现其和铀235有同样的裂变潜力。
这可不得了。
在当时,这些资料立刻就被被美国军方封存,直到战争结束后才解密。
这也是美国能够用钚制造【实验用原子弹】的基础。(之前解释过)
所以在曼哈顿计划中,西博格负责钚的化学提取和纯化工作。
战争结束后不久,他就成为了伯克利的校长,接着又成为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主席。
由此可见,未来的伯克利在化学领域是多么牛逼。
当然,此时的伯克利还没有那么辉煌,大佬们都在成长当中。
虽然化学上有路易斯扛把子,但是在物理学领域,那真是毫无存在感。
既没有什么顶尖的物理大佬在此坐镇,该校也没有发表什么震撼性的文章。
但是不久前,伯克利却迎来了一位年轻人。
今年24岁的奥本海默,去年从德国哥廷根大学毕业,并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他的研究方向包括核物理、光谱学、量子场论等等。
他和导师玻恩共同提出了一种描述分子波函数的方法,引起学界重视。
目前越来越多的理论物理学家,正尝试把量子场论应用在更复杂的物质系统中。
奥本海默也成为物理学界的后起之秀,仅次于海森堡、泡利等绝世天才。
玻恩非常看重这个美国来的年轻人,认为“他和费米同样优秀”。
他邀请奥本海默就留在德国做研究。
因为奥本海默的父亲本身就是德裔犹太人,早年带领全家移民美国,赶上好时机,通过奋斗,小有资产。
(奥父去世时,给奥本海默留下了30万美元的遗产,所以没钱千万别学人家学物理。)
然而,奥本海默婉拒了玻恩的邀请,还是选择回到美国。
在朋友的介绍下,他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直接聘为物理学教授。
以此刻奥本海默的水平,要是放在欧洲,最多只能够到副教授的标准。
但是在美国,要求可以放低一点。
而且伯克利的知名度实在太低了,奥本海默这种天才愿意加入,对于学校而言是天大的幸事。
不谈其本身的学术水平,仅仅奥本海默背后的人脉,也足以让学校投资了。
伯克利校长斯普罗尔对奥本海默寄予厚望。
他希望对方能像密立根教授提振加州理工那样,把伯克利打造为全美顶级理工高校。
奥本海默年轻气盛,肯定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
他当即就拍着胸脯保证:
“我要让伯克利物理成为一个专属名词。”
于是,他扎根这里,从事物理学研究,至今已经半年多了。
这半年来,他为学校的物理学领域做了很多贡献。
首先是个人成就方面。
他在宇宙射线、量子场论、放射性等领域均发表了很不错的论文。
这些论文虽然算不上最顶尖的论文,但在美国绝对属于第一梯队的研究成果了。
学校对此非常满意。
接着是人才培养方面。
奥本海默亲自担任学校的理论物理学讲师,给本科生授课。
他严谨细致的教学风格,很快赢得了学生们的好评。
此外,他还招收研究生。
真实历史上,发现兰姆位移,推动量子电动力学发展的1955年物理诺奖得主兰姆,正是奥本海默的博士生。
当然,此刻的兰姆才15岁,还没有出场。
另外,还有被誉为“科学思想家”的玻姆,也是奥本海默的博士。
最后是学科建设方面。
他创立了“奥本海默理论物理学中心”,吸引世界各地的高水平学者。
第一个收到邀请并前来的正是劳伦斯。
奥本海默一眼就看中了劳伦斯的天赋,虽然对方暂时还没有什么重要成果,但他坚信自己的眼光不会错。
劳伦斯来到伯克利的第一句话就是:
“我想建造一台回旋加速器。”
核物理领域正在蓬勃发展,而回旋加速器则是最锋利的剑。
于隐人工合成的43号元素【钅盘】,就是最好的证明。
回旋加速器的时代已经来临!
真实历史上,劳伦斯就是在加入伯克利后才起飞的。
在这里,他发明了回旋加速器,首次人工制造43号元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