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护身符(1/2)
第158章 护身符
年一晃就过,魏子俊在老家过年就是在休息。
除了初一打着给五丰村拜年的名义过来的市长乔振源魏子俊有接待外。
后续各种副县、镇长、局长什么的,用了各种名义过来。
魏子俊通通没见,交给魏子平他们去应付就行了。
又由于他妈妈是爷爷给死鬼老爹养的童养媳。所以他也没有外公外婆需要过年去拜访。
过完正月初三。
正月初四他就带着老婆们离开老家。
重新出门打拼。
在特区待了两天,前往了省城。
主要是过去拜年。
能让他亲自去拜年的,除了特别亲的亲戚外。
自然是级别较高的那几位。
特区的刘唯,还有正准备走的李浩。以及省城的那几位,包括几位副省。
初七这天。
他在省城的羊城科技总部,见到了一脸风尘仆仆的程志超。
从十月初成为华夏科技总经理开始,程志超到现在也是喘息未定、各地奔波,停留在空中的时间不见得比站在地面上的时间少多少。
就连团圆饭今年也没吃成。
“去年中韩建交以来。星星星在华投资建厂。这次我了点钱,弄了份他们的计划书出来。计划书上很明确。”
程志超很肯定的说:
“星星星明显是想将国内,当成他们的中低档家电与电子产品的倾销地。”
“但是他们在中低端、易模仿地消费市场上,比起国内地企业,并不具备什么优势。”
“以星星星在鹅城正在建设中的电子工厂为例,目前准备的是bp机和电风扇的生产。”
“技术上和国内外大部分厂家并没什么太大区别。”
上回在羊城看到星星星的人,低调出现在华夏科技的新品发布会上。
魏子俊就有了警觉。
他让程志超想办法调查一下星星星集团在国内的计划。
这方面基本上是公开的,因为他们的工厂落地也要对当地官府报备。
报备书上就有他们大致的商业计划。
说真的,相比于直来直往离得较远同时又比较自大的欧美厂家。
魏子俊对日韩的公司要更加忌惮一些。
因为大家同一个文化圈,很多东西都很像都很了解。
再加上整个九十年代,可以说正是国内和棒国关系最好的时候。
托这个原因,星星星集团靠着此时内地庞大的中低端电子市场,奠定了他们快速崛起的基础。
要是没有早期国内市场的丰厚利润提供,就没有2010年以后那个世界第一电子企业的星星星。
恰好,做了bp机的魏子俊想做vcd。
做完vcd以后他想搞手机,再之后是其他高端电子产品。
他不担心欧美那些巨头,因为他们很容易水土不服。
但星星星……那就真的必须要注意一下了。
更何况星星星的人,还出现在华夏科技的产品发布会上。
这就意味着这家巨头刚准备进入内地市场,就已经注意到了华夏科技。
不过话说回来,是国内百业待兴,属于最早期的洪荒状态。
任何一家公司在行业中,稍微出色一点很容易就能成为领头羊。
此时国内在电子消费品这块,除了搞组装电脑的联想外,大概还有一个搞小霸王的游戏机算得上有点名气。
剩下的名气最大的,毫无疑问是已经拿下央视标王的华夏科技。
更不用说现在国际大厂都还在起诉华夏科技呢。
论名气大小不论好坏,华夏科技现在绝对是国内第一电子企业……
听完了程志超的话,魏子俊点点头,说道:
“国内十多亿人口的平均消费水平,的确会长一段时间内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准之上,提到国内的市场,很容易就将眼光放在中低端消费市场,星星星集团会有这样的商业计划并不意外。”
不过星星星其实有点看漏了。
“但是……”
魏子俊声音一顿,随后继续道,“在十多亿人口这个庞大的基数上,国内其实是有四到六千万人的消费水准,不比日韩两国的平均水平低的。这是国内利润最丰厚、购买力最强的一批人。”
“星星星和那些国际大厂,现在可能还看不出来。但最迟明年,他们自己就能感觉到这一点。”
“到时候他们绝对都会加大对国内市场开发的力度。”
“我们的黄金发育期其实就只有今年一年。”
“还有,星星星是个强大的敌人。他们和其他国外厂家相比有更大的优势。”
“估计以后就是我们跟星星星奋力争夺这一块的市场,要在这一块市场与星星星,与外资品牌平分秋色,华夏科技才能算站稳的脚跟。”
“我们要参与到全球竞争中去,而不是区域经济的吸血机”
“区域经济的吸血机?”程志超还没有听说过这个新名词,疑惑的问了一句。
“哦,一家企业无责任排放污染物、牺牲环境来获得高额利润,不是在吸区域环境资源的血?一家企业以低价雇佣劳动力来维持高额利润,不是在吸区域人力资源的血?一家企业通过行贿等不法手段官商勾结直接从市政工程、土地买卖、企业并购中捞取暴利,不是在吸食这个地方、这个国家的血?”
魏子俊平静的解释道,“我不要成为这样的企业,我想诸位要是为这样的企业服务,人生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感。”
程志超他们听了这番话都默然无语,都不晓得国内有多少企业家听了这番话不会露出不屑的表情。
老实讲,魏子俊这番话要是公布出去,对此时国内的商界来讲那就是几乎无差别的aoe了。
这时国内发达起来的企业家们,大概99.99%都要被规划为魏子俊口中的“区域吸血机器”。
和程志超他们谈好了接下来警惕星星星的事情后。
初九,魏子俊也成了空中飞人。
他再次出现在京城的首都国际机场——
过来拜年的。
这个国家就这样,强如男主们他们到过年也要四处拜年。
给全国人民拜年,给各种代表拜年——这些摆在明面上。
暗地里,魏子俊也听说过他们也一样要到各种疗养院去拜访老同志们。
传统如此,国情如此。
即使是魏子俊也无法例外。
于是在他跟着首都副市刘兴邦,过去给程市长拜年的时候。
“首都重工……”
“二十亿,你要是能拿出来。首都帮你冲锋都没有问题。”
只有过两面之缘的程耀,看着被刘兴邦陪着来拜年的魏子俊说道。
双方刚才谈着谈着。
程耀突然讲了一件事。
他问魏子俊,有没有兴趣在首都继续投资。
魏子俊只是说了一个有。
他就问魏子俊,要不要收购首都重工。
就有了上面的对话。
“这个首都重工是干嘛的?”
九十年代,各种改革纷涌而至。
各地官府、集体企业穷得掉渣
这个时代民营资本又弱小无比,资金简直是各地最缺的。
别说那些濒临破产的企业,就这一时期,多少大名鼎鼎的牌子都被外资用个打发叫子的钱给吃了?
“这个首都重工……”沉吟了下,魏子俊没有马上拒绝,但也没有接受的表示,“它是做什么的?”
不知道是有默契,还是怎么的。
程耀都没开口,边上的刘兴邦就给魏子俊介绍了起来。
首都重工是京城最大的重工集团。
在国内比,技术实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尤其是有着一大批成熟的技术工人,在全国同行业都排得上号。
而且集团内部有些企业,解放前就已经存在。
一段时间内甚至是jg企业,基础绝对牢靠。
不过在八十年代开始,首都重工也犯了国企通病。
过于追求大而全,而且试图从上游吃到下游,从整体到配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