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文字狱(1/2)
第366章 文字狱
松筠书社。
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家面向读书人的书社刊物,松筠二字取自《诗经·小雅》:“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寓意文人的修身立德,清正高洁。
书社最早是在去年年中才开办,初期规模还不是很大,主要卖书也多为杂谈绘本。虽然销量群体不是很好,但胜在足够稳定,在这文字狱隔几年就要来一波的鞑清朝,小说杂谈已经是稀缺货,尤其那些带有插画的绘本,有钱的读书人就爱看这类书。
差不多到去年年末的时候,松筠书社不知从哪里收来了《大清淫僧传》的小说原稿,并私下里刊印出书贩卖,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任何时代,这种带有擦边瑟瑟的雅俗文学,从来不缺它的受众群体。尤其《大清淫僧传》文笔极佳,前后经过大汉这边几十名读书人,甚至还有伪清降官、举人进士老爷们的反复润色修饰。
真可谓是雅,大雅!
不光是小说的文笔极好,里面的内容也是极为真实带入,那些带有颜色的情节可能有着瞎编。
但小说背景里的各种在京大佬、满洲八旗,全都是真的不能再真,就连爱新觉罗为主角的伪清皇室秘辛,小说中都提了不止一嘴。
松筠书社一开始胆子还不是很大,只敢刊印少量小说出版,而且卖书也是私下里偷偷卖。
直到销量爆了以后,发现书社吊事没有,官府连找都没找过他们,这家书社的胆子瞬间大了起来。
从起初的少量刊印,到后面的大量刊卖,价格也是一涨再涨,巅峰时期更是达到了月销量200部。
月销量200部的小说,听起来似乎有点少,可放到二百年前的鞑清朝,这已经是个相当恐怖的销售额。
因为古代印刷条件有限,主要就是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种,印刷效率极低,还时常会有错漏,比如《梦溪笔谈》就记载活字印刷“印数十百部即需重排”。
就拿文风较为开放的前明来说,《三字经》、《千字文》这样不愁销量的启蒙读物,一般书坊的年印量也才不过1000多册。
大汉这边的邮传部能做到月月刊印,那是官府掏钱,不愁印刷工匠。而且大汉的印刷技术虽然还没用上蒸汽机,但已经过数次改进,印刷的也多为邸报,并非长篇小说类读物。
能做到月售200部,还是在于松筠书社拉了两家合伙书坊一起干,其中一家书坊背后东家近日还请了专业画师,尝试往小说当中加入一些美女插图。
直隶南皮县的一家酒楼——
几个公子哥正在三楼包间里邀约喝酒,其中一人忽然神神秘秘拿出来一部小说:“诸兄,看我新弄到了什么好物?”
旁边之人扫了眼书封,说道:“《雅僧经》啊!子斋兄,此书我早就看过,确实写的不错,文笔考据,剧情新颖,倒是难得一部佳作……”
说到末尾,脸上不自觉露出男人都懂的笑意。
在场众人能聚在酒楼,邀约喝酒打趣,显然都是家底股实的,自然没人没看过这别称《雅僧经》,俗名《大清淫僧传》的颜色小说。
因为看这小说的多为年轻读书人,脸皮比较薄,《大清淫僧传》的名字过于直白粗俗,就私下里给改了个高雅些的名字。
是不是真高雅不知道,反正在座几人听到那三个字的书名,全都露出了同道中人的笑意。
那被唤作子斋的却是嘿嘿一笑:“芜赓兄,我这本可跟你看的不一样,你看我这里面可是还有插画呢!”
刚刚才说看过的几人,一听还有插画瞬间来了兴趣。
“哦?快打开来看看。”
“容我等一观画技……”
唐子斋把书翻开,就这么举着给众人简单翻了几页。
“妙,妙啊!”
“这画技,不知出于哪位大家之手,果然又大又白……不是,是活灵活现啊!”
“唐子斋,你这厮不够朋友啊!有此好书,居然不告诉我等,反而自己在那里偷偷买。”
唐子斋快速收起小说,笑着说道:“我也是偶然购得,你们也知道那松筠书社最近有多畅销。若非我时刻让家奴蹲点,怕是都买不到此等好书刊物。”
“子斋兄,你我打个商量,把书借我回去一观如何,我可把我家中藏书,也借与你一观。”
“包括你那部《金瓶梅》残本?”
“……可以,但要界定时间,还要立下书契抵押物。”
“嘿嘿,好说,芜赓兄你还信不过我?””
“信不过。”
“……”
眼看明明大家伙是一起出来喝酒吃饭,结果有两人居然公开交换起了“淫书”。
另外几人没有鄙夷,眼里只有艳羡,他们是真的羡慕。
《金瓶梅》,明代四大奇书,遭到明清两朝先后封禁,流传到现在能保有残本都算难得。
《雅僧经》,虽是近一年才在直隶流传,但也是一等一的旷世奇书。
据说此书还是从南方反贼之地流传过来,里面的情色内容不仅写的极为生动带入,而且还涉及到了满洲八旗、当朝大员。
要说小说中最吸引读者的,反而不是那些八旗老爷们的蝇营狗苟,而是有关鞑清皇室的各种“秘辛”。
比如,我鞑清的顺治爷,居然是多尔衮的儿子,多尔衮和大玉儿实际有一腿,所以多尔衮才会立顺治为帝……
真假不重要,反正这些直隶的读书人,初看书中给出的各种隐晦猜测,顿时都大为震撼。
这还只是说的顺治,年代已经很久远,可信度不是那么高。
又有比较近的说康熙其实也不是顺治的儿子,而是顺治兄弟的儿子,所以鳌拜才会要反康熙,因为康熙不是正统啊!
还有离得更近的,干脆说乾隆是汉人,他的父亲实际是雍正朝的得宠汉臣陈元龙。而且雍正也知道乾隆不是自己儿子,但为了政治抱负这才忍着养大乾隆,又把乾隆立为皇帝,还重用了乾隆的生父陈元龙。
前面几个都还好,最后一个最离谱,但信的人反而最多。
因为最后一条确实在民间传说很有市场,凡是知道这些的汉人官绅通过不断编排,甚至连具体乾隆的出生时间,怎么跟雍正扯上的关系,又是如何被狸猫换太子,为什么雍正要默许乾隆做自己儿子等等,全都编了个大概。
最离谱的,当属乾隆的维闻生父都有两个人,这两人还是同族叔侄关系,又是同朝为官。
众人在酒楼包间里推杯换盏,一开始还在闲聊小说的插画细节,这聊着聊着就扯到了朝堂政治上面。
“你们说,这大清的顺治爷,真是那多尔衮的儿子?”
“嘿嘿,不知道,但我看应当是真的,要不然顺治爷干啥要认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还给多尔衮追封了大清成宗的庙号。”
“你这说的不对,顺治爷后来亲政,可是将多尔衮开棺鞭尸,那大清成宗庙号,不也被废了。”
“与其说多尔衮和顺治爷,我倒是觉得这乾……乾隆皇上,怕不真是咱们汉人!”
“你还真信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