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二杨集齐(2/2)
广东客家人又主要集中在潮州府一带,而且实力相当强悍,同样也非常团结,义军没可能造反了以后,还去招惹客家人树敌。
陈有年又跟这些天地会义帅们打听了下广州城情况,作为比汉军和八排瑶先来的义军,他们知道的情况更清晰,但也更杂碎。
反复问询比对,陈有年差不多理清了广州状况,基本确定城头指挥的清军主将应该是杨遇春。
接着,立刻发电报回南京,告知目前广东省的战况局势,询问是否应该增兵强攻广州,还是优先取下广州周边地区。
南京的回信也很快,才第三天就给远在广东的陈有年回信了。
陈有年粗略扫了一眼,顿时脸色有些古怪诧异:“大王这是又惜才了?”摇了摇头,不再管这些破事,下令道,“立刻安排人把信送进广州城里。”
很快一队骑兵就往城下奔赴,一边奔赴一边大喊:“莫要放箭,我等是来送信的!”
“速速放箭!”
杨遇春眉头微皱,立刻下令放箭。
反倒是同样坐镇城楼的两广总督瑚图礼,听到外面的反贼大军有信要送,已经快要神经质的他连忙抬手制止道:“杨总镇,杨总镇,先不要放箭,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嘛!还是先看看对面怎么说。”
杨遇春皱了皱眉,还是下令先不放箭。
一个箩筐悬了下去,骑兵把火漆封的书信压好,放进箩筐内。
箩筐吊上城墙,瑚图礼亲手把书信拿出来,往城楼里去看信。
杨遇春同样也很好奇,跟着瑚图礼一起进了城楼。
书信打开,没看几行字,两人全都陷入沉默。
广东由于地处中国最南方,再加上汉军几乎南北同时出兵,又让蔡牵的海盗舰队堵住了伪清的福建水师,导致广东几乎与北方消息完全断绝。
因此,到现在为止,广东实际都还不知道,南京已经沦陷,甚至整个江南除了福建以外,所有州县都已经大半沦陷。
这封汉军送上来的书信,开篇就是在说今年大汉的战局推进。
就连没有沦陷的福建,在这封书信里都被刻意掩去,让瑚图礼和杨遇春误以为福建实际也已经沦陷。
当然,就算没沦陷,那也都差不多了。
江南几乎全境失陷,最重要的南京都丢了,伪清的南方半壁江山已经算是彻底沦丧。
这特么还怎么打?
瑚图礼已经泪流满面,不光是在哭大清,也是在哭自己。
如果说,在此之前他坚守广州城,还能等着朝廷发兵过来援救。广州到底有着广州十三行,算是大清对外的重要财贸收入来源,也是大清闭关锁国后唯一的海外通商对接口岸。
可现在,江南都没了,漕运都断了,朝廷自身难保,哪还有余力来救自己?
瑚图礼掩面痛哭:“呜呜呜,大清,我的大清啊!这好好的大清盛世,怎会闹成现在这副样子?”
杨遇春面无表情,他正在看着书信的下一页,前一页写的是大汉已经拿下了江南,而下一页则是汉王给杨遇春个人的私信。
私信就简短两句话:降我大汉,建功立业。宁死不降,遗臭万年。
杨遇春看完书信,双拳紧握了握,似在挣扎,挣扎片刻又接着松开。
“瑚大人!”
“呜呜呜……嗯?怎么了,杨总镇?”
“瑚大人,末将已有退敌之策。”
“哦?杨总镇,是何退敌之策,快快说来,若真能退敌,本督定为杨总镇请功封赏。”
“这退敌之策……就是瑚大人您的人头。”
“……”
“杨总……”
噗呲!
一刀下去,又快又狠。
瑚图礼这位新来不到一年的满洲旗人总督,连反应都没法反应,就被杨遇春一刀斩下了狗头。
外面看守的亲兵听到动静,匆匆跑了进来,就见到地上躺了一句无头尸体,而杨遇春手里拎着瑚图礼狰狞的狗头,满脸都是血迹狞笑。
杨遇春冷笑道:“这鞑子总督已经死了,现在愿意跟咱一起干的,就开城投降,还能保住性命。不愿意的,也能尽管来找咱老杨开刀报仇。”
这话说的,这些亲兵又不是傻子,不说给一个新来的鞑子总督报仇了,这可是杨遇春啊!
比杨芳都猛的男人,福康安评价其“纵横决荡,当者辄靡”。
这么猛的家伙,别说上去单挑了,这些亲兵加起来一起上,都不一定能干得过人家。
几个亲兵只是稍加犹豫,便齐刷刷单膝跪地:“我等愿追随总镇!”
收复了这些亲兵,杨遇春毫无顾忌拎着瑚图礼的人头,就往外头到处去溜达劝降。
作为伪清第一名将,杨遇春的治军方略还有个人威望确实够强,城墙上的守军几乎一个没跑,全都愿意跟着杨遇春一起投降。
陈有年从送信进广州城,到杨遇春带着手下大军开城献降。
前后都不到两个时辰。
杨遇春降服了大汉,伪清的“二杨”名将就这么被聂宇给集齐了。
这不奇怪,杨遇春虽然是武举出身,但他属于自募参军,终极目标就是建功立业。
眼看着伪清要不行了,如日中天的大汉又对他抛出橄榄枝,而且杨遇春又很年轻,今年才刚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傻子都知道该怎么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