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248章 迟看不如早看

第248章 迟看不如早看(2/2)

目录
好书推荐: 诸天模拟:从莽荒纪开始 我真的是正经法师啊 霍格沃茨:别叫我制杖师 北美暴警:从抓捕吹牛老爹开始! 从地下城到游戏帝国 长生从先天蕴骨功开始 重生后再也不当破碎的他 文明试炼:从华夏永昌开始 从炼器开始在斗破修仙 围棋:谈恋爱哪有头衔战重要

第一页是标题,《河津古垛村南台地新石器遗址抢救性发掘计划,既雨季山洪多发期预防计划》。

第二页是目录,第三页是文献调查:同地带、同地域、同类型遗址发现背景,各遗址具体信息与关联性,及本遗址的文化定位。

只看这些,只能说中规中距,也基本没什么难度:列份提纲,找两个资料员,一条一条往里填就行。

继续往下翻,第四页是实地踏查与勘探。

比如现察地形,利用沟沿、断面寻找遗迹线索。又比如物理钻探,利用洛阳铲、探钎等设备取土,分析土层。

感觉依旧中规中矩?

正转着念头,一行字映入眼帘,孙嘉木怔了一下:无人机航拍,地质雷达与地磁探测?

不错不错。

雷达和地磁也就罢了,已经用了好多年。但结合无人机航拍进行考古测绘,同步定位遗址范围,分析遗址结构,数遍全国,会用的没几家。

仔细再看:有测绘图,有航拍照片,更有详细的地下探测数据,说明人家确实会,也确实做过,更表明这份报告并不是临时补的。

暗暗的赞了一下,孙嘉木继续往下翻。

但刚翻到第五页,看到最上面的那行标题,孙处长猛的一怔愣。

这是什么,rtk系统定位测量?

仔细再看,没错,就是这几个字,标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还能是他眼了?

又瞅了一遍,他下意识的抬起头,才发现,左右两边的几位专家,全是和他一样的表情:错愕、狐疑、不可思议。

按他们的理解,在场的这些人,包括省文物局、考古院、田野所的领导和专家,乃至西大的教授,你如果问他们什么是rtk,绝对是一问一瞪眼:这什么玩意?

因为这套技术引进国内没几年,暂时只有能源和地质部门在用,比如石油勘探,比如地质灾害监测,而且还不敢多用。

说直白点:这是gps卫星定位技术,不管是卫星还是系统,都租用的是老美的。

去年,国家文物局才尝试性的引进了两套,研究了一年,都还没来得及开荤。

这次来山西,他们就带了一套,准备试用一下,测试一下性能。顺便让地方文物和考古系统见识见识。

结果,人家早用上了?

再看数据:载波相位、基站座标、解算数据、定位范围……说明人家不但会用,还用的贼熟。

真的,给孙处长和几位专家的感觉:他们好像是原始人,刚研究出钻木取火。但突然跑出来一个大猩猩,给他们展示了一下怎么用打火机?

一时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群人的表情,就跟见了鬼了一样……

“rtk?”孙嘉木猛吸了一口气,“任处长,哪来的?”

具体哪来的,任新波也不知道,他只知道林思成弄来的。

他刚要说话,林思成举了一下手:“设备从陕西借的!”

不对……陕西哪来的这东西?

如果是陕西文物局引进,肯定要先向国家文物局报备,他们肯定知道。

再说了,你光引进不会用,有什么用?

“不是文物局,是从林草局借的!”

林思成解释了一下,“去年年底,国务院发布通告,今年将进行全国第五次大熊猫普查。年初的时候,国家林草局给陕西林草局运来了两套,但普查要到九月份才开始,所以我们先借过来用一下……”

孙处长和几个专家面面相觑,有大熊猫的,不就川、陕、甘三省?

而且就数秦岭最多。

国家林草局也确实在几年前就开始用这套系统监测珍稀类野生动物。但问题是,这套系统光是设备成本就要二十多万美金,加上培训成本,再翻两倍。

而且必须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操作,等于要借就得连人带机器一块借,陕西林草局说借就能借?

其次,虽然是同一套系统,但找大熊猫和找遗址是一个概念吗?

那玩意是活的,会动,会跑,生活在地表。遗址却深埋地下,用的压根就不是同一套技术理论,你怎么定位,怎么计算?

怎么想都觉得不可能,勘探组的组长一脸狐疑:“你们从哪请的专家?”

“借设备的时候,请林草局的技术员指导了一下!”

“找熊猫没问题,但要说用这套设备考古?”组长很笃定的摇了一下头:“他们不会!”

林思成想了想:“配套有说明书,数据写的挺全,更换应用场景的时候,调一下参数就行!”

你说啥?

怎么就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组长愣住了一样,他身后,坐在中间一排的几个技术员咬住了牙关:这么轻松的?

要这么简单,我们能研究了一年?

孙处长顿了一下,眯住了眼睛:“小伙子贵姓?”

“吴司长好,孙处长好,各位老师好!”林思成站起来,勾了一下腰:“我叫林思成。”

嗯,这名字怎么这么耳熟?

唏……不对?

这不就是刚刚才介绍过,一大堆名衔那位?

只用半个月就揭开了地表,并发掘完了上层文化层的,不就是他?

一群专家齐唰唰的回过头,全都跟愣住了一样:这面貌,这皮相……哈哈,这小孩几岁?

再看手里的计划报告,负责人那一栏填着明晃晃的三个字:林思成。

一时间,十多双眼睛直戳戳的,既惊愕又狐疑:不是……当地文物系统疯了吗?

疑点太多,孙嘉木不知道该问点什么。

他又往后翻:技术勘察就用了一天?

调试系统和机器够不够?

同样,调研也用了一天,作计划和发掘方案还是只用了一天。前期准备了三天,第四天上午划方,下午就开始刮面?

如果换成他,哪怕再快,再赶时间,前期准备至少也得一周左右。

所以孙嘉木极度怀疑,遗址上层的发掘质量。

不是不尊重,而是不符合常理。

再看林思成的年纪,怀疑愈发强烈。孙处长合上报告:“司长,要不先去看一下现场!”

吴晖点了点头。

跑这么远来,就是来干这个的,迟早都得看,迟看不如早看。

陆续起身,一群人乌怏怏的出了村委会。

(本章完)

目录
新书推荐: 状元郎 半岛:从躲在idol衣柜里开始 异界骨龙操作指南 综武写日记,领取万界奖励 大哥说我天下无敌 神印:我,白玲轩,强娶魔神皇 斗罗:武魂黄泉,芽衣和雷电将军 霍格沃兹:血脉传奇 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支教老师出道怎么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