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元宵宴可卿警金釵(1/2)
第301章 元宵宴可卿警金釵
养心堂。
在眾人注视下,薛宝琴伸出白净縴手,从锦盒中挑了一块玉牌,湘云等人忙凑过去看,看到了里边的牌子,却没人说话。
宝琴也呆住了。
宝釵忙笑道:“这个不好,再换一个。”说著给她示意,宝琴连忙要將牌子还回去。
楚延坐在椅子上没动,看到这一幕,皱眉说道:“怎么盒子里还有不好的?”
湘云笑道:“不是不好,是顶好的!”
“云姐姐!”宝琴忙拉著她手,湘云给她眼神,让她別怕。
楚延笑起来:“既然好,怎么不要?釵儿,你拿来给我看看!”
不使唤宝琴,偏叫宝釵拿来,惜春立时听出来,这是陛下罚她多嘴呢。
宝釵脸上不好意思,將宝琴抽到的玉牌呈上,楚延拿起看过,又看了看宝琴,笑道:“淑妃正適宜琴妹妹,怎么就不好了?”
宝琴不好意思的笑道:“我不配淑妃。”
贵、淑、德、贤是唐朝开创的妃號体系,以贵妃为尊,仅次於皇后,后多以贵妃称呼封“贵、淑、德、贤”的妃子。
因而宝琴抽中淑妃,即便楚延没有明確封她为贵妃,宫人及朝廷百官,也会將她视为贵妃。
楚延道:“配。”又笑起来:“就今早的事,琴儿就配得上!”
宝釵、黛玉、岫烟几人皆听不大明白,李紈、秦可卿却听出些什么,那凤姐却是笑著啐了一口。
宝琴脸上红晕越盛,却站起身来,正色推脱道:“贵妃秩正一品,琴儿既没有为陛下诞下子嗣,家中又无父母依靠,实难沐此浩荡皇恩。”又道:“何况后宫里头姐姐们都未有封贵妃的,我今日不过是侥倖抽到,怎能轻易就封贵妃?”
元春这时望了望陛下,转而朝宝琴笑道:“並没有规矩说有子嗣才能封贵妃。”
宝琴忙说:“是,原是我说错了,大姐姐別怪罪。”
黛玉笑道:“前朝时,后宫妃號就没有定例,今琴妹妹抽到了淑妃,且先收下,等日后谢贵妃到京,陛下再定下妃位。”
楚延笑起来:“林皇后发话了,琴儿还不收下?”
眾人都笑,黛玉脸上羞红,嗔著给他眼神。
宝琴只得收下了淑妃玉牌,忍不住又看向了姐姐。
她姐姐还未封妃,她却封了半个贵妃了……
不一会,眾人都散了,宝琴跟著姐姐去蘅芜苑,路上,宝釵含笑看向她:“恭喜妹妹,日后我见了你,可得给你行礼才是!”
宝琴笑道:“姐姐拿我顽笑呢,园子里姊妹先后封妃,也没见哪个给哪个行礼的。”
宝釵拉著她手说道:“我是真心给你道贺,方才见你抽到淑妃的牌子,我心里嚇一跳,因想,你云姐姐受宠不亚於你我,她也没封贵妃,你却封了,即便你云姐姐心里不在意,可难免宫里有人嫉妒,因而想为你推了这贵妃封號。”
宝琴点头道:“姐姐顾虑的是,我心里並无芥蒂,我实不配封贵妃。”
宝釵笑道:“谁说不配的?皇上方才说了你配,你若不配,其他人更不配了!”
宝琴笑说:“姐姐才是贵妃呢,陛下几次说了,姐姐有贵妃气韵!”
宝釵一声不言语,回到家中,坐下后才说:“你封了淑妃,贵妃里头只剩下单一个『贵』字,大姐姐占了『贤德』,陛下想来不会再封贤妃、德妃了。”
宝琴说道:“正该姐姐叫『薛贵妃』呢!”
坐了一会后,她才告辞走了。
路上,小螺兴高采烈的,宝琴问她高兴什么,小螺笑道:“姑娘封了淑妃,不是该高兴?”
宝琴嘆道:“若是贵妃有十二个该有多好?”
小螺不解其意。
好在宝琴心性豁达,回到家后便不再为此烦恼,仍旧做些针线,看看书。
一晃过去了几日,转眼到了元宵。
楚延仍旧设宴,与后宫嬪妃看戏,並请了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湘云婶婶等人来,听戏到了入夜,眾人才散了。
却也未散。
楚延笑道:“我在屋里摆宴,你们还想喝酒的留下。”
黛玉等人都看过来,凤姐笑说:“我先带姐儿回去,陪姐儿睡下了,若有閒暇再来討陛下一杯酒喝。”
楚延道:“你只管回去。”
凤姐於是拉著巧姐回去了,张皇后也带著小公主们回去,李紈则留了下来,因贾兰被王夫人带走了。
眾人留下了一多半。
楚延回道暖阁,命鸳鸯把桌子搬来,他靠著炕上坐,又朝黛玉笑道:“你身子弱,过来陪我坐著。”
黛玉並未推辞,却也没靠近他,让宝釵和可卿陪著他坐,为其斟酒,湘云则是坐她宝姐姐旁边。
鸳鸯把三张桌子搬来,眾妃围著坐下,屋內暖和,一时都脱了外衣裳,显出她们玲瓏身段来。
楚延兴致很好,酒菜还未摆上,就喝了两杯,靠在靠背上与她们閒聊。
黛玉悄悄和旁边的探春说:“陛下明日不上朝,心里高兴呢。”
探春瞧了楚延一眼,也笑了,因说道:“只喝酒无趣,咱们来行酒令。”
黛玉笑道:“饭菜还未摆上,人却是喝上了。行酒令本是为了雅趣,干喝酒倒跟外头的酒糟子一样。”
说的就是眼下左拥右抱的人!
楚延哈哈一笑,说:“有你们伴在左右,空喝也有意思。”
黛玉不说话了,只是笑著。
宝釵笑道:“咱们刚和太太奶奶们喝了酒,一时也喝不下,不如以茶代酒如何?正好无酒菜,喝茶行令。”
眾人都说好,秦可卿笑问:“该行什么令好?”
有说猜拳的,有说击鼓传的,也有说占名的,见此,秦可卿又忙说道:“咱们平日行酒令多是用前人的,虽有雅趣,却也厌了,不如今晚出一个新的顽意,若是能借陛下的光传为典故,也是一桩美事~!”
湘云拍手说好,又问:“你有什么好的顽意?”
可卿笑道:“我们各写下一首诗,或一句俚语,或一个谜题,诗词、俚语、谜底皆要与眼下人或物有关,做成签子,摇到的人来猜,猜错的罚酒!”
宝琴道:“这倒有趣。”
见大家都赞成,鸳鸯忙去准备,倒也好做,將眾人写下的內容记上,再在签子上对应即可。
眾人不拘写多少个,楚延就看到可卿连写了十来个纸条,递给了鸳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