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书吧最新网址:www.69hao.com
首页 > 都市言情 > 大宋文豪 > 第151章 与苏洵的较量

第151章 与苏洵的较量(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两界:魔修误入领主世界 射雕:从被逐出桃花岛开始 神峰 关于曹操重生成皇叔的那些事 斗罗:龙王之神明哀歌 芙莉莲:开局支配阿乌拉 女侠,听我解释 重生华娱,95小花养成日记 韩城:我与未来有扇门 佣兵战纪

第151章 与苏洵的较量

李学官听后,也不由地感叹。

“何为史论之‘识见’?非堆砌典故,非空发议论,应是如这般从浩繁史实中提炼出贯穿古今之规律,直指问题之核心;何为史论之‘条理’?非简单罗列,应是将史实与观点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他随后以苏洵的框架为基础,结合其他学子的观点,深入剖析了“钱荒”题目的各种破题角度、论据选择,以及如何避免空泛议论,做到言之有物、持之有故。

陆北顾一边听,一边与自己之前的思考印证,感觉收获极大。

他能感觉到,苏洵的目光也数次落在自己身上。

下午上完策论课之后,他们还是在书斋内用餐,晚餐跟午餐比没有太大变化,只是炊饼换成了麦饭,而水换成了清汤。

而吃完饭后,天边日头虽然已经西垂,却并没有让他们回去休息。

相反,助教拿来了烛台。

当最后一点天光被山峦吞噬,书斋内完全被摇曳的烛火照亮时,

第三位学官步履从容地走了进来。

这是一位与赵原朗的沉稳、李学官的干练都截然不同的先生。

他约莫五十上下,面容清癯,身形略显单薄,穿着一身半旧的深色儒衫,手中拿着一卷书稿。

助教介绍道:“这位是眉州州学的王静之先生,精于诗赋格律,尤擅应试制艺。”

“王先生。”

众人连忙起身行礼。

“诸生请坐。”

王静之微微颔首,声音清朗,带着一种吟咏般的韵律感:“州试诗赋,虽常被诟病为‘雕虫之技’,然其乃考察才情、格律、辞藻、立意之综合,亦是考官衡量士子学养底蕴之重要标尺。今日,我打算讲讲应试诗赋之‘切题’与‘出新’。”

他没有立刻发题,而是先环视一周,目光在苏洵身上略作停留,尽管身份不同,还是流露出一丝对这位同辈的敬意。

作为眉州学官,王静之显然是认识苏洵的,毕竟,苏洵在眉州州学待得时间恐怕比王静之都要长。

而苏洵连续考了二十二年,还是屡败屡战,光是这种百折不挠的劲头儿,就很让王静之敬佩了。

随后,王静之让助教把题目发了下去。

他的目光扫过陆北顾等年轻面孔,缓缓道:“诗赋之道,首重‘切题’。题旨不明,则如舟行无舵,纵有锦绣辞藻,亦成浮泛之语。然,仅止于切题,又易流于平庸,沦为‘西昆体’之窠臼。故,如何在‘切题’之铁律下,觅得一丝‘出新’之幽径,方显才情卓绝。”

陆北顾注意到苏洵的反应有些微妙。

这位以雄辩史论见长的文豪,在听到“诗赋”二字时,眉头几不可察地微蹙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平静。

他并未像下午那样提笔构思,只是端坐着,目光落在摇曳的烛火上,似乎有些出神,又似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

接下来,苏洵并未有如下午史论那般惊人的表现,他所做的诗赋也不算差,但也说不上有多好,似乎文学技能点,就完全没点在诗词赋上面。

而这种表现,也解释了苏洵为何考了二十二年都没考中进士。

因为他并非是全能的。

科举,总归是要看“短板”的,从理论上讲,想要考中进士,必须要不存在明显短板,各科水平都很强才行。

如果只有一块“长板”特别长,其他的达不到平均水平,那“长板”再长也没用。

王静之这位先生的水平同样不差,或许跟赵抃这种诗坛大家比不了,但教他们这些州学生已经足够了。

尤其是在应试诗赋方面,更是传授给他们不少实用技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这阴间地下城谁设计的! 混在模特圈,我的情报每日刷新 搬空家产去随军,禁欲大佬痴宠我 斗罗:穿越金龙王,截胡生命毁灭 唐朝小教父 斗罗:唐三都起飞了,我才来 娱乐大亨:从互联网开始布局 灵笼:我从久川来 伊塔纪元 华娱的盛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