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尉府筹谋破玄机(2/2)
“蹇图命数当绝,然不可殒于汝五色棒下。”
少年展开手书一观,指尖微颤,其中详述此局筹谋,字字如钩。
“敢问……先生究竟为谁谋?”
方士浅啜一口酒,忽转话锋:
“近日可曾有清议之士造访?”
少年闻言,刚握起酒盏的手骤然收紧,酒水泼溅案牍。
恍然忆起,近日与诸生彻夜纵酒,席间痛斥时政……
言及阉党乱政时,更是拍案而起。
当时热血上涌,此刻回想,那些士人的激昂言辞,原是步步为营的诱局。
方士忽而起身,按住少年肩头:
“蹇图违禁夜行,大可先拿问,再奏明陛下,言执法乃为护圣驾周全。”
“如此,既全律法威严,又不落人口实。”
言罢,他遥望雒阳宫阙:
“外戚已然衰微……”
“然其他势力仍如鼎之三足,汝不过是鼎下薪火耳。”
少年心头剧震,忽忆起父亲昔日教诲:
“宦者如虎,世家如狼,汝执棒而立,须学太行松,风从东来向西弯。”
此刻方悟其中深意。
松若直,必遭风折。
少年猛然转身,眼中闪过明悟:
“恳请先生教吾!”
方士见少年模样不由勾起微笑:
“汝棒击其臀,不伤其命,足矣。”
“上可令陛下知汝秉公,下可使百姓见律法森严,更能传扬不畏强权之名。”
少年怔住,他原想一棒毙之,以立威雒阳,却从未想过“留手”的深意。
“明日备上厚礼,去见蹇硕,言明执法乃职责所在……”
方士凑近低语,烛火将两人身影投在窗纸上,恍若重迭。
更漏深沉,忽闻阁外小吏疾报:
“尉君!北市现劫杀案,死者正是蹇图,连同御者一并殒命!”
少年惊愕回首。
却见方士抚掌而笑:
“蹇图乃世族义士所诛,与汝何干?”
“如此,汝仍可用宦官之后的身份周旋,世家子弟见汝不惧阉党,亦会引为同道。”
少年瞳孔微缩,声若细弦:
“先生与操不过一面之缘,何以如此相助?”
方士凝视案上残烬,拂袖而起,神色冷冽:
“方才汝问是否奉陛下旨意,可知贫道为何反问?”
少年方欲作答,却被冷冽目光所慑,喉间话语凝噎。
“陛下能用宦者而不可尽用,能容世家而不可纵容。”
方士袍袖拂过案几,烛影摇曳如戈矛。
“鼎之三足虽并立,然执鼎者唯天子耳,只是……”
虽话未言尽,少年已恍然彻悟,整衣长跪于青砖之上:
“操虽年少,亦知大义,愿为汉家之剑,斩奸邪,荡不臣!”
方士含笑不语,屋外雪势渐急。
姑且不谈那猎猎寒风与明日波涛,且放眼阁中。
自斯夜始,少年可为汉家之曹操,方士已成新生之刘方。
注:
1“大人”
东汉时期,该称谓并未广泛用于下属称呼上官。
“大人”虽主要称呼长辈或者长者。
但是东汉宦官因无后嗣,官员常以“大人”称之,以示攀附,所以在宦者中,“大人”也可以用以称呼上级。
《后汉书》中便有记载。
同时,东汉“大人”称谓也可用于“身无官位而势居显要”者。
2徐奉
《后汉书》《资治通鉴》都有记载。
中平元年(184年)为中常侍。
与中常侍封谞作为马元义的内应。
在事情败露后,皆因罪被杀。
3中黄门冗(rong)从
值守宫门、殿内,护卫皇帝出行,监视朝臣动向。
多次参与废立、政变、镇压等事件,如:
党锢之祸。
和帝时期,诛窦氏外戚。
安帝时期,诛邓氏外戚。
顺帝时期,诛阎氏外戚。
桓帝时期,诛梁氏外戚。
灵帝时期,先诛窦氏外戚,后诛何氏外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