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挖坑(6000)(1/2)
第325章 挖坑(6000+)
大家都知道,工业订单,能撬动上下游产业链多少gdp,终端零售价两亿美金,那么从采矿,冶炼,运输,零件加工等等的所有加起来,体现出来的数字。
这个数字一般是几倍,也就是两亿美金的熊猫飞机给国内带来的gdp是8-10亿美金。
当然实际上还不止,因为这是李松出口的价格,李松还要贴钱。
虽然说订单越多,李松亏的越多,但是李松本来就是要赔本赚吆喝,要是有两万架订单,哪怕以后李松没办法再打入飞机市场,那么在后面很长一段时间,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这些小飞机的身影。
那么李松的目的就达到了。
国内这边其实也有所准备,而且得到的消息比李松早一些,因为尼克是星期天晚上庆祝,第二天早上才给李松报喜。
国内今天就在开始做计划了,虽然这种临时性计划比较麻烦,但是因为出口,而且早就有了一些准备。
宝马汽车厂这边接到李松电话,连夜召开部门会议,这些李松早就准备好了的。
那些零部件交给其他厂子来做,都提前拟定好了。
宝马汽车厂主要是做动力系统,还有机身一体铸压,还有机翼一体铸压,至于说飞机的门,还有其他零部件都可以交给其他厂子来制造。
事实上关注的人还是很多的,尼克是三天后才到港岛的,在尼克离开阿美的时候,众筹熊猫飞机的数量就超过了两万架。
因为消息报道之后,加麻大,还有南美,欧洲,还有非洲等等国家都来了订单。
非洲那边的很多外国企业用飞机通勤比用其他方式快多了。
而且南美亚马河流,让交通方式仅限于水路以及飞行。
还有南美的一些大地主,大牧场主。
北欧还有北美一些交通不便的地方,基本都是靠飞机。
因为熊猫小飞机更换起落架之后可以,可以在多种环境下起飞降落。
不但可以用来给农场打药施肥,还可以巡逻,放牧播种通勤等等的。
“抱歉,李先生,订单会不会太多了,我们可以随时关闭众筹?”3月12号,李松在机场接到了尼克,尼克上车就开口问道。
“尼克,你们有什么建议,我相信你们是专业的。”李松当然不愿意结束订单,但是不能明说。
因为李松现在挖的订单越多,其他小飞机制造公司需要经历的行业寒冬的时间越久。
一万架也许就是三年寒冬,两万架说不定就是五年。
倒不是说阿美那边三年才销售一万架,而且这些小飞机制造公司,要三年也许才能恢复市场。
本来这些小飞机制造商,几家企业平分市场,现在硬生生少了一万,这个数量很大,占据了很大市场份额。
那么这几家企业从生产线,再到销售因为是按照原来的市场配置,就会导致成本增加,然后亏本。
当然还有库存什么的,不但会给自身带来压力,也会给整个供应链带来压力。
阿美的很多企业都是负债经营的,所以当这些小飞机制造商的飞机卖不出去,那么就没钱还贷款,然后没钱给其他供应商结款。
一些大企业也许就是一些亏损而已,但是一些小企业,也许就面临着破产。
一万架可以把小型飞机制造企业,或者是供应链里面某些企业搞垮,因为短时间企业没有订单。
大企业业务多,小企业就是那么一些小类别的业务。
李松的想法是让阿美小飞机产业的寒冬期越长,以后自己就更加有机会找个代理商,自己赚点辛苦钱,零售的利润就交给代理商。
当然李松不能自己说,所以就抬了尼克一下,说尼克是专业的。
“李先生,现在订单根本无法预测,因为里面有很多其他订单,有些人飞机需要维修,比如更换发动机什么的,但是费用很高,所以索性就换一架新飞机。”
“还有一些企业,加麻大很多开采黄金的企业或者团队,他们在很偏远的地方,四万美金的飞机,他们不会装备,但是一万美元的,他们很愿意装备,因为这样他们就能紧急处理一些事情,比如设备坏了需要一些零部件,要知道在那边的很多企业都是季节性的,只有在夏季才能开采。”
“另外就是南美那边,南美东边是雨林,西边是山脉,智利这些地方公路运输太糟糕,所以就用这种小飞机,可以救援,巡逻,以及处理紧急事情。”
“更关键的是,小飞机的安全性,还有操控性,以及性价比都比直升机要高,当然直升机的便利性这个其他飞机无法替代。”尼克说了一大堆。
李松之所以想捐给内地一些小飞机,而不是直升机,因为直升机需要的技术比较高,而小飞机不需要什么技术,简单容易上手。
而且小飞机的性价比也是很高的,就是一台六缸水平対置发动机,油耗以及维修保养成本比起直升机低太多了。
说个不好听的,李松捐三百架小飞机不管是自己还是使用者都不感觉多大负担。
那么换成三百架直升机……,李松估计要破产。
“在我们俱乐部的角度来说,当然是李先生的订单越多越好,这样我们俱乐部的影响力也就越大。”
“但是我们又考虑到李先生订单越多,亏的也就越多。”尼克说这话的时候看着李松。
作为众筹俱乐部来说,当然是会员越多越好,而且卖出去的飞机越多影响力越大。
因为飞机卖出去之后,售后维修等等这些东西还要俱乐部来维持。
众筹俱乐部的会员并没有什么门槛,想要会员长久的支持以及联络必然要有个东西作为纽带。
这也是尼克这次来的主要原因,继续扩大众筹俱乐部的产品,然后扩大众筹俱乐部的影响力。
但是众筹俱乐部又怕李松这边亏太多。
当然俱乐部也知道李松为什么这样做,不外乎就是打响品牌。
但是站在俱乐部的角度考虑打响品牌也有底线。
就像那些大公司打广告,他们的广告费都是有计划有安排,不可能说无限制的增加广告费。
尼克说完就看着李松。
“作为我个人来说,五万架订单以内都可以接受,不知道把订单定在五万架这个数字会不会太高了?”李松也知道自己打响品牌的想法,对方也知道。
所以干脆就说了一个巨大的数字。
“啊!”尼克本来以为李松的心理底线最多是两万架订单!
因为俱乐部做过成本核算,哪怕是在内地一架飞机,李松也要亏几千美元。
一万架订单就要亏几千万美元,三万架基本上是一亿美元,五万架也就是说要亏一点五亿美元以上!
所以听到李松的答案之后,尼克明显瞪大了眼睛:“这个李先生会不会亏的太多了?”
“只要有人能喜欢熊猫飞机,我个人亏点钱无所谓!”
“当然我觉得俱乐部不能把这个订单数字说出来!”
“反而俱乐部应该给一个时间期限,也就是众筹时间两个月三个月结束!”两个保镖开车,李松就在后面跟尼克详细谈谈。
尼克瞬间领悟了李松说时间期限的意思也就是限时销售。
“两个月或者三个月恐怕时间太短,因为我们众筹俱乐部正在欧洲,还有南美那边建立分部!”
“不过北美,众筹俱乐部倒是可以给三个月的时限!”尼克开口解释。
同时对李松刮目相看,这个李先生的商业手段,还有商业思维,简直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
“我就是那么一说,具体的时间你们可以自己定。”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就是那些还在观望的人,在得到有时间限制之后,肯定会第一时间下单!”
“另外就是你们国内的其他小飞机生产企业!”
“我想俱乐部恐怕阿美那边也受到一些非议,毕竟众筹俱乐部的这些订单,对其他飞机制造公司有一些冲击。”
“有这个时间期限就会让这些飞机制造公司有一种错觉,那就是熊猫飞机因为成本的原因不得不压缩订单!”
“这样他们做出反应的速度就会慢一些,他们也可能先观望!”李松呵呵一笑,开口解释道。
尼克没想到李松说的时间限制还有这么深层次的原因。
不由自主的竖起两个大拇指对李松称赞:“李先生的这个想法太棒了!”
“阿美那边几个飞机制造公司,正在请律师以及相关的一些人提交反垄断调查。”
“以及不正当竞争调查!”
“不过作为俱乐部来说,对于这种事情没有多大的关系!”
“因为有时候就需要一些诉讼来维持一些关系。”
“俱乐部就可以请相关的专业人士作为顾问!”
“然后俱乐部就可以顺理成章的通过这些人作为跳板进入他们圈子里面。”
“对于这两者的指控,俱乐部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俱乐部是个非营利组织。”
“而李先生已作为众筹产品的提供者,也不存在什么市场垄断以及不正当竞争。”
“因为这次众筹的主体是我们众筹俱乐部。”
“再说李先生也没有从这些订单中受益,反而亏本。”
尼克这话李松听到也是恍然大悟。
没想到打官司居然还有这种好处,不过尼克说的也对!
就像有人要跟众筹聚了,不打反垄断以及不正当竞争官司。
那么俱乐部就可以顺理成章的与这两个部门的人接触。
李松知道在阿美干任何事情都要公关。
只要公关到位了,那么任何事情都能解决。
当然在阿美那边的公关大部分时候都是用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