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富察福晋证贤德,得赏的辛者库女(2/2)
弘历借发配张廷枢,往那里安排更多汉人,也是为了便于在那里建立汉人聚居区,如此既可利于将来驻军,也可加强对当地蒙人的同化,促使一个新的大民族在当地出现。
雍正也准予了弘历的求情,而让张廷枢全族发配北海,本人更是被安排去给当地披甲人为奴。
这对张廷枢全族而言,已是宽恩。
毕竟他被定的是谋反,对朝廷而言,也是比杀了他们而更划算的事。
与此同时。
弘历还要求吏部将被降四级调用的陶赖,降级调用为理藩院柔远司郎中加通政司副使衔,去北海处理藩务。
实际上,弘历是让他管理被流放与迁移去北海的汉人。
因为陶赖和张廷枢感情不错。
弘历相信,陶赖不会像当地蒙古王公一样,对张廷枢一族不闻不问,乃至巴不得其暴死漠北,而是会竭力照顾,帮助他们真的在北海定居下来,以达到为朝廷实边且制衡蒙人的目的。
更何况,陶赖是满洲旗人,自然也更在乎朝廷在漠北的利益。
不过,弘历这样做,也是为了教训一下陶赖之前敢质疑轻慢他的行为。
陶赖在知道自己要被降级调用去北海后,自然是想死的心都有。
尽管他是满人,但他是不愿意去关外的,只想在关内待着!
“四爷,您不是说,只要奴才痛改前非,就能重用奴才吗,为何让奴才去北海呀?”
“奴才去了北海,还怎么逢年过节的亲自来向您请安啊,呜呜!”
陶赖为此来见了弘历,还呜囔哭着问道。
弘历白了他一眼,道:“这是什么话?”
“正是因为要重用你,才让你去北海的!”
“顺便也看看你有没有痛改前非,你怎么能不明白我的苦心呢?”
“你只要在北海好好干,让那里可以麦田遍野,我就会以你实边有功为由,请旨调你回京任侍郎,协助我管部。”
陶赖听后只得叩首:“原来如此,奴才愚钝,没有明白四爷的苦心!”
“我宽恕你了,起吧。”
弘历为此说了一句。
陶赖也就谢恩起了身,而承诺道:“请四爷放心,奴才会去北海好好干,让那里麦田遍野!”
弘历点首。
陶赖接下来也就准备着去北海,而弘历也依旧管着理藩院,同时收着更多的敬仪。
尽管,因为汉人官绅们已老实,但弘历还是在府里,让李枕霞和曹露等包衣侍女继续审阅来自江南的书籍文稿。
这些书籍文稿浩瀚如烟海,一时半会儿,也的确审阅不完。
而雍正也因为不放心让朝中官员接手这些书籍文稿,所以也就还是让弘历在王府内保管这些书籍文稿,以支持其将来招揽文士修书为名。
弘历为加快审阅进程,除了让自己王府的曹、李、金三家在府包衣侍女审阅外,也让年依柔身边的年珠去帮忙,而给年依柔安排了别的旗下侍女。
这一天,风和日丽,霞光漫天。
散衙回府的弘历,因富察福晋力劝不要只粘着她,他便来了自己王府后院——海棠院,查看在这里审阅书籍文稿的侍女们一番。
这些侍女因多是曹、李、金三家千金的缘故,也就从小在江南长大,饱读诗书,算得上是包衣家族中难得的才女,对看书审稿也非常喜欢,甚至有的如痴如醉。
年珠虽不是派去江南的包衣家族之后,但到底是年羹尧独女,自然也差不多,而在看书审稿时非常认真。
弘历在见她拿着书,站在院内一海棠树下,执笔审阅时,就朝她走了过来,而不禁瞅向了她的后臀。
他不得不承认,自年珠入府三年后,后面已发育得越发翘立挺拔,从后看去,如看见半熟的蜜桃。
弘历趁其不注意,将手轻轻拍了上去:“审得什么书?”
年珠如触电一般在原地呆怔住,在见到是弘历后,更是脸红到了耳后,声音细若蚊蝇地道:“四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