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瓷砖(2/2)
来之前,二人电话里简单地沟通过了。
“周总,我实际上有些不好理解,一开始我就问过周平,为什么你这边的资金不投入到自己的企业呢?”颜辉问的也很直接。
“瓷砖这个东西,现在都得自己创造品牌,不然还是挺难卖的。颜总,不瞒你说,现在一条标准的生产线,投资差不多要800万,这还是不算太先进的。我那条生产线,现在总共也就400万左右,这些年不断地往里面加设备,但是还算跟不上时代发展。我现在想卖,估计300万都费劲,但是让我自己重新搞生产线,又非常困难。这不是只有钱就能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我现在也纠结。我要是孤注一掷换生产线,就怕搞不定技术人员和渠道。我卖房赚了些钱,所以就想着投资其他的企业。”周总说出了自己的困境。
别看开厂很赚钱,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当年周总为了能拿下建安集团的业务,用企业贷款的钱,投入到那个项目里买商铺,拿下了瓷砖业务,进而也突破了一些新的供货渠道。
但是,这单个项目的利润还是有限的。颜辉给那个大型楼盘供胶合板,从头到尾的利润也就是十万左右,他是靠后期不断地去搞新业务才实现复利增长的,而身在临淄的周总却没有这种能力。
他把自己大部分的资金,全部压在了一个空中楼阁里,导致企业至少三年没有流动资金,失去了扩张的最佳机会。
店铺后期升值,周总到现在为止卖掉了两套,手里还是有些钱的。
总体来说也算幸运,毕竟这个年代也不知道多少企业家被市场淘汰。
“嗯,那投资的这家企业,是什么情况?按理说,你能拿下7%的股份,应该和所有股东关系还不错吧?怎么像你说的这样,还要争夺一定的话语权?”颜辉问道。
“这里也没外人,我就慢慢讲一下。”周总细致地介绍了一下这家瓷砖厂的情况。
周总投资的这家公司,实际上算是一个村庄集体企业,使用的土地,就是村里的地,但是投资设备是几个家族一起做的。
这个村附近的区域,早期都是做砖厂、陶瓷厂的,因为市场增长迅速,所以很多人都赚到了钱。
这个年代开厂,就没有几个不赚钱的,毕竟这真的不太需要动脑。5块钱成本的东西6块钱卖,20%利润,有市场要,这就赚钱,就这么简单。
这里面一共有三个家族,共计7个股东,因为认识时间比较久,为了一次性搞定品质优良的瓷砖,2005年底,这7个人合伙搞了一家瓷砖工厂,投资了两条生产线,总投资大概1500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