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取个美丽的名字(2/2)
油盐,脂肪,蛋白质与碳水就都有了。
扶苏咬下一大口,慢慢地咀嚼着。
关中的第一场春雨一直到了三月的下旬才来,雨水淅淅沥沥落下,不少民夫都进入了竖井中,地下的河渠两侧有容人走动的过道,民夫们都在这里避雨,现在这里的民夫是之前两倍。
而且说话的口音也多了,有人说着齐地的话语,有人说着燕地或者赵地的语言,这些带着各地口音的话语声,都混入了渠中纷乱议论声中的一部分。
扶苏又收到了丞相的书信,听着雨水不断冲刷着屋顶的动静。
书信中丞相还要再派一百名官吏,来协助自己设置亭乡县,给迁来的贫民规划户籍。
看完之后,扶苏将这卷竹简放在了边上,目光看着屋外的雨景饮下一口热水。
屋内余下几个小吏还在奋笔疾书地书写着。
最近,田安的心情很不错,他站在屋檐下,见到了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的辛胜回来了。
“老人家心情很好?”
田安面带笑容道:“老将军的兴致也很好。”
辛胜走到屋檐下,他拿下了斗笠,在一旁坐下来,又道:“老夫去看过了,再挖最后三里地,这条渠就算是挖通了。”
田安道:“那真的是好事。”
辛胜又问道:“你老人家又在高兴什么?”
田安放低自己的声音,道:“公子身边的能臣越来越多了,我为公子高兴,以后公子身边的臣子会越来越多的。”
辛胜望着漫天的雨水笑着不语。
“董翳。”
听到屋内的公子喊了一个名字,站在屋后另一侧的董翳脚步匆匆走入其内。
再之后董翳又走了出来,翻身上了战马之后又冒雨离开了。
辛胜远远瞧了眼董翳,叹道:“公子身边应该多一些年轻人的。”
田安颔首。
屋内,扶苏眼前铺开了一张巨大的地图,先是长长一声叹息。
因丞相几句交代,恐怕还需留在这里一年。
治理社稷很难,从去年冬季开始,扶苏遇到的难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
这可不是简单地造一座桥,简单地建设一个县。
丞相将一个十分重大的任务交到了自己的身上,那就是在商颜山以南重新设置村县。
扶苏蹙眉沉默了良久,大脑正在飞快运作,一个个有关县级计划的记忆飞快的闪过脑海。
提笔而起,扶苏在地图上圈着地。
雨水下了一整天,扶苏忙碌了一整天。
次日早晨,雨水刚停,扶苏翻身上马一路沿着河渠往南而去,辛胜带着兵马一路护送着。
扶苏指着河对岸道:“那里是骊邑?”
辛胜颔首。
扶苏亲自继续策马而起,奔走在洛水河沿岸。
春季的阳光并不是热烈,因天刚亮,雨水刚停不久,整个关中还湿漉漉的。
蔚蓝的天空像一块纯净的蓝宝石,天空中白色或者灰黑色的云朵点缀。
人们并不知道这位公子扶苏在做什么,只是到处走走,到处看看。
这让原本各县的县官与各亭的亭长很紧张,纷纷张望,互相打听消息,生怕公子扶苏来了,他们来不及迎接。
接连数天,辛胜带着公子扶苏丈量着土地,查问人口户籍与县志。
陪着公子跑了五天,今天公子坐在车辕上,正在记录着什么,似乎是田亩的数量,又想起先前见到的地图。
将这些事联系,辛胜发现了一件不得了的大事,公子要建设郡县。
稍稍激动之后,辛胜又平静了下来,丞相是公子扶苏的老师,这位丞相岂会将功劳让给别人,自然是将功劳全部给了他的弟子。
至于现在的公子扶苏有多少本事,能够将此地建设成什么样?
这些根本不足为虑,因为丞相李斯会安排人手善后。
谁都知道,敬业渠一旦挖成,此地就会富裕,富裕的县就要大加建设,丞相将此事交给公子再合适不过了。
虽说这些天很忙碌,扶苏依旧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与前来探望自己的叔孙通与章邯笑谈着。
章邯的怀中抱着一个孩子,那是他与董氏的孩子。
扶苏道:“难怪董翳会主动请命来这里。”
章邯道:“董家有不少人看来探望。”
想起如今敬业县有两千多个孩子,扶苏好奇道:“这么多孩子,你照顾得过来吗?”
叔孙通笑呵呵道:“公子,这件事很简单,刚迁入关中的民夫将孩子交给敬业县养,老夫将孩子们分到县内各家各户,每户三个孩子,当那些民夫修好了河渠,安顿好之后,可以将孩子接回去,但要付清粮食,要领一个借养在县里的孩子回去,就拿出十斗米,毕竟孩子养在县里也是要吃粮食的。”
扶苏往嘴里放了一颗杏仁,忽然觉得叔孙通这老狐狸自入敬业县以来,他就不是一个会吃亏的人。
“公子是否觉得十斗米太少了?”
“我无所谓,村子里的粮食不够吃了,我就拿你是问。”
叔孙通忽然一笑,在他看来会如此说,不出意料。
他不再捋着白的胡须,而是低声道:“有些孩子其实早就没了爹娘,或者被寄人篱下已换了好几家,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将孩子带回去的。”
章邯道:“公子放心,这些孩子从哪里来,是何人送来的,县里都有记录,哪怕没人要他们了,等他们长大一查县志也能知晓。”
再一想,章邯又道:“你真的不像儒生。”
叔孙通笑道:“以前,老夫总是与同门或者与其他儒生走动,可如今呢,老夫身边一个儒生都没有。”
章邯道:“你还让毛亨走了。”
叔孙通道:“他本就想走了。”
章邯道:“末将怀疑,毛亨已经饿死在外面。”
叔孙通的神情像个老顽童,他笑着道:“他毛亨一身才学,寻个爱诗经的贵族,毛亨就能一辈子不愁吃喝,章邯将军不用挂念他的。”
眼看着两人又要争吵起来,扶苏扭过头不去看他们,而是起身走到了屋子的另一头坐下。
尽管很忙,扶苏总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望着那些坐在一起正在吃着晚食的民夫,虽说有些不听懂他们的口音,当民夫们唱起了不知名的歌谣。
听到他们粗糙且不太好听的歌声,扶苏又笑了。
如果一片荒芜的地方,通过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将这片地方慢慢建设起来,那该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丞相的每一个任命都是没错的,修建河渠,建设村县,修建道路,这不就是少府丞的职责吗?
一切都是名正言顺的,丞相的任命不存在半点徇私。
扶苏要给这里取一个很美丽的名字,叫作渭南郡。
其实在秦人口中已有渭南这个称呼了,但真正有渭南县这个称呼,是在五百年之后。
今天,天才刚蒙蒙亮,扶苏早早就与辛胜大将军在河边,今天练得是重戟。
黄河映着公子扶苏练重戟的身影。
辛胜一次次纠正着公子的姿势。
动作很简单,只是这重戟真的很重,扶苏练得一头大汗这才结束。
“老将军,今天让民夫们去耕地吧,让董翳带队。”
“公子,春耕时节还早。”
扶苏擦去汗水,又道:“先分田,没有军功的人只有使用田亩的权力,不得私自占有,所有田亩制成田册都归各县所有,各县交由咸阳。”
“公子,可是还未分县。”
“田地先归我。”
辛胜颔首,既然田亩归县里所有,如今县建设好,那就是公子的。
看到一队队的民夫离开河渠,正在用早食的章邯疑惑道:“这是怎么了?”
正在吃着面的叔孙通多看了片刻,他手里还拿着筷子,抬首看了看天,道:“河渠要修好了,公子不需要这么多人手,先将人手分出去。”
章邯又痛快地嗦了一口面,点着头道:“嗯,公子向来如此行事,不会等到赶春耕了再去耕地,还未到旱季,就会提前吩咐我们给水窖储水。”
叔孙通看手中的碗空了,想要再吃点就去锅里捞,炉子里的火还在烧着,陶锅中的水还在沸着,用筷子捞了捞却发现锅中没有面了。
再看章邯手中的碗,那面条在他的碗中垒得很高。
注意到叔孙通的目光,章邯将口中还在嚼着的面咽下,问道:“你不够吃?”
叔孙通将碗筷搁下,低声道:“够吃了。”
“嗯!”章邯重重点头,又是十分痛快地嗦了一口面。
叔孙通望而兴叹,不想再和此人一起用饭了,这回是真的。
见到又有一队面生的官吏来到了此地,正有人在询问。
叔孙通道:“他们多半是丞相派来协助公子扶苏的。”
章邯三两口将面吃完,而后快步上前去问话。
叔孙通看向陶锅中还在翻滚的汤水,他从怀中拿出一张干瘪的饼,将其浸泡在汤水中,等汤水将饼泡得成了糊糊状,这才端起来放凉之后,慢慢享用。
不多时,叔孙通又见到章邯领着那些官吏去了公子面前。
虽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不过叔孙通注意到从咸阳来的几个官吏神色十分为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