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砚底波澜阵中悲(1/2)
第573章 砚底波澜阵中悲
“古玄道悦见山那位,就这么轻而易举被白参弘吓住了?”
匡琉亭阅过纠魔司递来的阳明山战报,看过伤亡一列时候目光稍稍一滞,过后飞速回神过来。再开口时候,语气里头却有不少讥讽之意:
“这左近竟能再出来一位比这摘星楼主还要首鼠两端的人物,也是罕见。”
一旁侍立的朱彤听得出匡琉亭笑中带怒,还未反应,即就又被后者点了名姓,出声问道:“可有与虎泉真人去信,问一问红粉观与千佛林为何偏要值此时候却步不前?!!”
朱彤先躬起身子瞄了眼手中笏板,这才恭声应道:“昨日悦见山回信是由虎泉真人亲书,上头是言这两家稍缺军资,黄米那厮桀骜难制,这才被其从司州抽脱出去。”
匡琉亭面色更冷一分,照旧笑道:“桀骜难制,他虎泉敢拿这等托辞来哄本公。本公修行近二百载,论及这桀骜二字,却也少见有人能胜于他。”
朱彤机敏,听得匡琉亭怒意更甚,却未有贸然开腔,只是垂首不言,反稍稍侧身,让过身位,令得匡琉亭的目光落在了殿中角落的苏尘身上。
这宦者被吓得身子一颤,却还谨记着宫中老公们的殷殷嘱托,总算未做出失仪之举。
好在匡琉亭那双微微发红的眸子并未停留多久,即就转回到朱彤身上,继而再问:“丰城侯可在州中?”
后者语气愈发恭敬,脊梁再弯一分,随后才手持笏板恭声言道:“回公爷,丰城侯正在费宅,堂前议定的是三日后驰援云角州。”
“善,请他来见,”
匡琉亭的诏令才将发出不久,费天勤这老鸟即就现身在了殿中。此时费家这扁毛老祖,早就没了曾在学林山外对着匡琉亭的孩视不屑。
固然一双锐目里头的自矜味道还未散尽,但姿态比之朱彤这妫相嫡传,却也高不了多少。其一身赫赫军功、宗王交情、三朝资历,似也在此时候算不得什么了。
依着曾对于费天勤有所了解的经年金丹所言,这位在仙朝内有些凶名的三阶巅峰大妖,便连在面见北王匡则孚这位宗室真人的时候,都远比不得于匡琉亭面前恭敬。
“叨扰丰城侯了,”
“本也是在准备些出征事宜,来也方便公爷客气,”费天勤谢过匡琉亭指来的灵茶,被香气冲得在眸中闪出一丝悦色,然这老鸟现下却无有一丝品鉴心思,只是轻声发问:
“却不晓得公爷此番相召卑下,是为何事?”
匡琉亭悦声笑过,这才言道:“本公晓得前番是由丰城侯亲赴古玄道,见过虎泉真人。遂令得红粉观、千佛林两家迷途知返。从前未曾细问,此番境况有变,却是想请丰城侯细细言述之前相谈之事。”
“虎泉.”费天勤愣了一瞬,先应过匡琉亭发问,却是在又认真思忖一番过后,这才恭声回道:
“回公爷,前番我与虎泉相叙时候未有他人,他听闻事情是公爷亲自嘱托,又见过公爷亲书,自是喜不自胜。未与其师弟云孚真人相商,即就与卑下一并定下来了章程。
是言只待得摘星楼白参弘明挂反旗,即就携山上弟子与五姥山、合欢宗两家共起讨逆,也好为仙朝立些微末功劳。
卑下与虎泉相识十甲子,他当年被抽去凉西应募之后,便就在卑下亲营修行百年。只待得证得金丹、师父身殁这才又返回古玄继承宗门。是以他之神情,当是瞒不过我,当其时却无什么异样之色。
卑下却也不晓得这其中是出了何等变故,闻得司州之事过后,卑下也曾连去数信,可这回信却是迟迟未来。”
费天勤言到最后,目中疑色偏还更重,直令得匡琉亭也跟着蹙起眉头,后者将费天勤所言咀嚼一阵,过后才问:“那么依丰城侯之见,会不会是虎泉真人遭了白参弘的胁迫?!”
“自有可能,五百年间,悦见山连出两位真人,于古玄道中几可称为一家独大。可勿论是虎泉还是其师弟云孚,较之白参弘却都是远远弗如,合力起来最多不过自保无虞、万难相抗。是以二人如是受了后者一番教唆、因此失智,却也都在情理之中。”
这老鸟言述一通,言到最后,却又生出来一丝古怪味道,却又不晓得是怪在了何处。
反是匡琉亭指节轻叩案几,复又言道:“丰城侯,你道会不会是云孚真人勾连白参弘,恰好害了虎泉真人?”
“回禀公爷,这虎泉名为师兄,实际这云孚真人恰是被其一手教导、栽培到了这元婴境界,当不可”
费天勤言到这里言语声渐渐落了下来,继而在目中生出来一丝怔色,随后才猛然惊醒:“这世上又哪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丰城侯可与云孚真人去过信符?叙一叙旧交之谊?”
匡琉亭才轻声问过,费天勤便将鸟首摇过一阵:“毕竟是与虎泉亲近,下吏与这位云孚真人确是少有交际.”
“晓得了,”这时候匡琉亭都已能笃定自己所想,便也不再发问费天勤,只是又言些叮嘱:
“丰城侯此番赴云,领费家子弟迫退两仪宗兵锋只是其一。
武宁侯与宪州独抗强敌、杀敌遍野,属实忠心,如何相援自由丰城侯安排便是,公府不做过问之事。
定州邝家得了合欢宗绛雪真人恩典,又有那宝钗妇人与尕达暗中相助,面对云水宗尚能将将守住。
可叶州杨家虽请动了五姥山数位金丹相援,却也难是云水宗对手。此番人手难抽,他又人老,叶州地方或还需得对其丰城侯稍稍照拂,优容一二。”
费天勤自是晓得这些事情里头难挑得出来一桩好差事,但也未有推脱,揣着于虎泉真人的些许担忧即就退出堂内。
匡琉亭一拂手,屏退了周遭一众朱紫,而后又将立在堂内一隅的苏尘唤到身前、轻声吩咐:“备纸研墨。”
后者行了大礼之后才就应过,但见得他佝着身子碎步行到书桌地方,将案上纸墨好生端详一阵过后,方才动作。
苏尘拈起松烟墨,拇指抵住墨顶的“云纹”,食指与中指轻扣墨侧,腕间旋出轻弧。
墨块斜斜落向青釉端砚,砚心中间未发半分滞涩,只“沙沙”一声,像春蚕食叶,又似细雪擦阶。
待得“沙沙”声轻了一截,苏尘便不疾不徐地转腕,墨块在砚池里转动均匀。初时墨汁淡如薄雾,缠在砚底的冰纹里;
几息过后,墨色渐沉,似把窗棂漏下的日光都吸了去,在砚心聚成一汪深潭;
又是几息过后,墨香漫开来,混着案头幽兰的清气,腕间稍顿,墨块离砚的刹那,一滴浓墨坠在潭心,漾开的涟漪里,却将已然走近的匡琉亭面容倒映其中。
这研墨之事,在內监之中亦有传承,照旧繁琐十分、尽是讲究。
但此道易会不易精、兼又与修行无用,加之今上务实不喜,是以匡琉亭便算在京畿时候,也未见得多少中官是有眼前这宦者的本事。
“不错,”匡琉亭难得的发自内心赞过一声,继而便就再不理苏尘,只将注意力一贯投入到了笔墨上头。
常在其身边伺候的赤袍中官自是会意,感慨一声过后,这才又将苏尘拉到身边、亲切说话。随后只寥寥数言,这赤袍中官便就定好了后者的锦绣前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