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北京保卫战落幕,阵斩奴骑15000(1/2)
第183章 北京保卫战落幕,阵斩奴骑15000
皇太极是很能鬼扯的,真要算起来,大明的账面上也有百万大军呢。皇太极来的时候,其实考虑过会被明军围剿,但他很自信地觉得“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来围剿他的明军,就只会被他逐个击破,他要走,没人拦得住。
然而,现实狠狠打了他的脸:骑兵正面对冲,他没有打赢明军骑兵;以骑兵进攻车营,更是损失惨重。他们引以为傲的机动性,却因为北京城下的狭小战场而失效。各支明军离得近,相互配合支援,让他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啃下来。
按理来说,初战不利,他就应该避实击虚,避开明军主力,行剪枝弱干之术,凭借着骑兵优势去拔除北京城周边的一些小军堡。本来,他们也没做好跟明军大战的准备,三万人本质上还是来武装游行的,试探明军底细的。
结果,突如其来的一场雨让皇太极昏了头,也错失了撤退的最好时机。
如今,建奴的后方是追兵,前面是茫茫多的明军,西面是高大的北京城墙,只有东面才有出路,但东面是通州,通州也屯驻了重兵。他们驱使汉民攻城时,也是见识过通州军的火力的,况且后面还加入了一支规模不小的骑兵。
他们从京师的东北角而来,其实也可以尝试原路返回,但皇太极本能地排斥这个做法。他觉得,明军既然在其他几个方向对他围追堵截,没理由会放过他最有可能选择的撤离路线,如果他不能反其道而行之,恐怕就真的要落入明军的圈套了。
不过,这种点块状的包围圈,毕竟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四面合围,建奴还是有机会见缝插针,像游鱼一样溜走的。
甚至,如果明军足够胆怯畏战,还会演变成“目视建奴离开,被建奴嘲讽‘诸官免送’”的剧本。原本应该是这样演的,皇太极也是这样以为的,但现在,明军一个个都变得好勇。痛打落水狗,明军自然更勇了。
见谈不拢,皇太极也意识到自己被耍了:明廷压根就没打算认真跟他谈判,只是在找理由拖延时间罢了。他没敢说把明军大阵冲垮,而是打算从明军大阵的东南方向绕过去。步兵方阵组建不容易,想要变阵拦截,对兵将的素质要求太高。
他还真就不信了,明军的精锐难道真有那么多?这都快十万大军了,要是明军真有十万大军,现在就不应该是他跑来南侵大明了,而是大明围攻盛京,他在考虑怎么守城了。
见建奴转向逃窜,秦良玉还真不敢派兵去追,而是指挥各大军阵缓缓前推,用手中的鸟铳和小炮远距离“招待”奴骑。明军的鸟铳是一种火绳枪,这种火绳很夸张,不是短短小小的一截,而是可以长达几米,卷成线圈挂在士兵手臂上的。
开战的时候点燃火绳,然后让火绳一直处于缓慢燃烧的状态,需要开火的时候拿起来吹一吹,吹去灰烬,将火绳燃烧端口阴燃的火烧得更旺。像是京营选锋车营和步火营,采取的战术是三段式射击,更番迭进。
而这五万京营普通士卒使用的作战方式则更“傻”一些,采取的是一个铳手配备两到三名专门负责填充弹药的士兵,这些士兵都是战兵而非辅兵,在前方铳手倒地之后,需要上前填补空缺位置。
其实,大兵团作战,战术特别忌讳各种哨,越是简单的战术越有效,因为规模太大了,指挥的压力太大了,能够做到齐步前进已经很了不起了。
就在他们推进的时候,不同的方阵之间就已经出现了快慢不一致的问题,原本整齐的队列也变得犬牙交错。这种水平的军队,如果遭遇建奴骑兵冲阵或者是火炮对射,恐怕很难维持住不崩溃。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建奴已经无心恋战,急着逃跑,面对明军的射击,甚至都没有还手,而是尽量躲避,加速逃离。这就是为什么战争开始的时候,明军只敢以精锐与建奴对弈,而不敢直接将大军拉出来的缘故。
其实,弓箭、鸟铳的射程都是很远的,完全可以射到人目力所不及之处,只是由于有破甲的需求,有效射程才会显得那么低。明军一通射击,雷声大雨点小,虽然击伤建奴不少人,但杀死的并不多。
皇太极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这才是对嘛,这才是明军正常的水平嘛。要真的全是精锐,他们也不用挣扎了,直接跪地乞降好了。
但明军是有炮的。大量的鸟铳可以保证火力密度,防止军阵被敌军击穿;而火炮作为攻坚武器,则拥有无坚不摧的实力和超远的射击距离。不管建奴是试图突破军阵,还是想从军阵侧面绕行而过,都会遭遇射程足以覆盖数里的火炮的攻击。
骑兵速度是快,但不是会飞,在各方堵截之下,可供选择的通道并不多,他们没有办法完全避开明军炮火的进攻,每走一步都是生死未卜。更恐怖的是,他们并不知道在前面等待他们的到底是什么,是逃出生天的海阔天空,还是又一轮的明军阻截。
“我早就说要撤离了,你非要留下来!当初要是听了我的,何至于有今日之局面?!”代善忍不住质疑道。
其他人闻言,也对皇太极投之以怀疑的目光。皇太极虽然恼怒,但现在却也不是跟代善争吵的时机。代善吵归吵,但也没有真的选择在这个时候对皇太极发难。
然而,建奴既然选择了绕路,那势必会拖累了速度。明军追兵本来跟得就很紧,赵率教与曹变蛟的骑兵合流,斜插着冲进来,将建奴的骑兵军阵给截断了,五六千奴骑给堵在了里面。皇太极成功冲了出来,惶惶然回首,却没有勇气去救。
明军抢到了个大蛋糕,也没有贪多,而是选择停下来将这数千奴骑歼灭。北方孙传庭、俞咨皋两大车营压上,南方是十倍数量的明军,西面是城墙,这也是为什么秦良玉选择在南城墙下横出列阵拦截,因为可以把城墙也作为包围圈的一部分。
这三面都没有丝毫突破的可能,绝望之下,这几千奴骑只能选择明军骑兵作为突破的方向。正好明军的骑兵也是几千骑,他们未必就会输,他们也确实成功了,在死了一半人之后成功将明军骑兵军阵给凿穿。
然而,出来以后不是什么海阔天空,而是早已经列队完毕的白杆兵。这是京城诸将送给白杆兵的礼物,当年三千白杆兵血战浑河全军覆没,现在留三千奴骑送给他们作为祭品。
明军骑兵撤出战斗,将战场让给白杆兵,两侧明军火炮助威,继续碾碎建奴骑兵,白杆兵硬生生抗下建奴十几轮冲锋,上演了教科书式的以步对骑,硬生生将奴骑打到了精神崩溃,他们原来有会流眼泪,也会跪地求饶,然而明军却并没有因此而心慈手软。
杀俘确实不好,那不要俘虏就不算杀俘咯,谁说投降就一定会被接受的,那些百姓跪地求饶的时候也没见建奴高抬贵手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