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为了自掏腰包给士兵发钱皇帝也是操(2/2)
刚开始他还是有些纠结的,摸不清皇帝此举的含义,怕坏了皇帝的好事,但仔细一想,皇帝只多收五钱银的折价,那必然不是为了赚钱。之所以没有原价收购,一个是为了欲盖弥彰,一个是皇帝的钱也不够,得省着点。
而他则不需要遮遮掩掩,他就是急公好义,他作为勋贵之首,下场帮助士兵很合理,反倒是如果赚士兵钱,会被口诛笔伐。
所谓欲盖弥彰,是此举本质是债务转移,却要伪装成为了盈利项目,那两间当铺名义上跟皇帝毫无瓜葛,是为了赚钱才回收的债券。
钱不够,则是劝退不着急兑换的,优先给着急用钱的、对朝廷特别不信任的士兵兑换,这样的兵是不稳定因素,特别容易闹兵变,要哄着点。
还有第三个原因,则是为了锚定债券的价格,防止债券价格崩盘,损害士兵利益,只要他的当铺还开着,其他当铺回收债券的价格就不能低于十九两五钱的价格。
半个月时间,当铺的客流量从巅峰迅速滑落,内帑共支出白银八十万两,收到面额八十二万两左右的债券。
他的刀法不够狠,把收购价定得太高了,导致民间参与度还是不够高,民间换取的额度大致在三十万两上下,大家都本着试一试、尝尝鲜的态度回收了一部分。虽然朝廷把这债券搞得像模像样,谁知道最后会不会赖账呢?!
一百一十万两,那就是一万八千颗头,自此发出去的债券消解大半。朱由检都快被自己感动了,为了军队他真的是倾尽所有,除了媳妇不分享,真的把能掏出来的好东西都一股脑塞到军队里了。
朱由检的骚操作终究是被毕自严给发现了,他受到了启发,觉得债券这玩意好啊,小皇帝真聪明,就是为什么要瞒着他老人家呢?毕自严伤心了!
朱由检冷冷一笑,拒绝了毕自严继续发行债券的提议,这玩意可以用,不能滥用,现在发战功债券只是权宜之策,朝廷还款的压力极大。
今年北直隶的税收必然是锐减的,干旱延续,其他地方也是持续减产的,要么就看着税收下滑,要么就加税搜刮百姓,别无他法。朱由检不敢搜刮百姓,宁愿钱少一点,朝廷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当然,还可以搜刮地主豪强,但刀法很重要。
毕自严虽然不知道什么是融资,但他还是很敏锐地察觉到皇帝不出一分钱利息,就从民间借来了几十万两白银!这可比他的盐票厉害多了,他很不甘心,觉得皇帝不把这个妙法发扬光大简直就是糟践,如果让他放开了运作,搞个几千万两白银不在话下!
到时候军饷想发就发,城池想修就修,快活似神仙,哪像现在这样,各衙门叽叽喳喳朝着跟他要钱,搞得他头都大了!
当然,毕自严也不是真的那么呆逼,滥发债券的后果他不是想不明白,只是自信觉得自己可以把控得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