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好坏都是一念之间(1/2)
第173章 好坏都是一念之间
一片秋叶落下的时候,马上会有乌泱泱一大片秋叶落下,这就是所谓的自然规律,期间不会有好转的迹象,也不会有枯叶变绿的奇迹,事情整体变坏的时候,只会无底线的变得更坏。
随着大司马周勃与大汉皇帝的争斗彻底进入尾声后,长城大都督赵书从长安回来了。
当初,他带着将近七万长城守军以及自己庞大的家眷群离开长城去长安,回来的时候身边只有不到三千人的亲卫,以及人数依旧超过两千的家眷。
走的时候,老家伙雄姿英发的厉害,不管部下如何劝谏,希望他能看重自己经营了快三十六年的地盘,莫要被长安的繁华所吸引,老家伙说一句‘机会如白马过隙,转瞬即逝,不可不捉’。就让所有劝谏的声音停止了。
离开长安的时候,老家伙在长安东吊桥上喟叹道:“我为奸人所惑,弃长城,来长安为平生之耻,如今老夫北返,待我重整旗鼓,从头再来”。
他其实应该是不想离开长安的,就在他来到长安的短短四十八天的时间里,他在长安购置了一座足足有六百亩的宅子,短短五天之内,就在长安招收了门客四千人,听说那座处在长安城东边最好地段的宅子,里面亭台楼阁应有尽有不说,还雕梁画栋,敷金铺玉极尽奢华之能事。
这座宅子的前主人乃是大汉左相侯前的宅子,他住进去后,不久就因为做错了事情被车裂而死,子女家眷被打包发卖,听说,那一日长安城的奴隶交易盛况空前。
侯前居住之前,宅子的主人名字叫吕况,是大汉的银青光禄大夫,跟左相侯前是皇帝亲信不同,吕况是大司马周勃的儿女亲家,他好像也是做错了事情,被左相侯前抓住把柄,斩首于长安重光门,他死的时候,家眷全部躲进大司马府不敢出来,后来听说,全部被大司马给笑纳了。
吕况居住之前,宅子的主人名字叫娄婉,乃是大汉皇商,麾下有两千四百余支商队贯通大汉东西南北,日进斗金都不能描述其富足,也就是他天价驱逐购买了这六百亩地,费时十一年,修建了这座被他成为‘福地’的府邸。
结果,他还没有住进去呢,就惊闻他所属的商队,在大汉东西南北中所有位置都遭受了强人的狙击,他跑遍了昔日亲朋好友府邸,希望能够借来一些力量,保住自己的商队,哪怕是一部分也好。
结果,引来了更多的狗皮子,在半年时间,就把一个拥有两千四百余支商队的庞然大物,侵吞的干干净净。
娄婉吊死在福地的大门口,临死前说:“居住此地者,不得好死。”
吕况,侯前,这两个大人物的遭遇似乎引证了娄婉的诅咒,他们真的死的很惨。
赵书没死,他是目前唯一能从福地这个专门吞噬大人物的虎口,全身而退的人。
只是他也不是毫无代价的退出了福地,在被大司马跟皇帝联手把他的军队分化,瓦解,改编,清洗之后,少府卿吴彤又对他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压榨,剥削,在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后,赵书才能在东吊桥上发表那一番‘我会回来的’宣言。
一路上,赵书以草粮充饥,带着亲卫与家眷日夜兼程的赶路,他以为只要回到长城,他依旧是那个威风凛凛的长城大都督。
他是从长城最边缘的虎头关开始叫关开城的,结果,虎头关上死寂一片,即便白发苍苍的大都督赵书如何亲自呼喊,也没有人应答。
在城外他停留了整整一夜后,第二天接着喊,依旧无人应答,城头的旗子依旧是他所熟悉的旗子,可惜,那面旗子不再认识他了。
井口关是赵书想要叫开的第十六座城池,前面十五座城池,他一座都没有叫开。q
就连云策都被老家伙契而不舍的不要脸精神震惊了。
不远千里来看赵书狼狈模样的曹锟倒是没有啥惊讶的感觉,他觉得赵书这头丧家之犬,如今正在以小博大,一旦被他叫开了一座城门,他就会死死的赖在这里不走了。
“刘澈啊,你还记得你初入大都督府,老夫是如何待你的吗?今日老夫落难,你连让我进关歇息片刻都不肯吗?
刘澈,做人不能这样薄情寡义,你今日拒绝老夫,他日你落难了,也必定会有人这般待你……”
曹锟听着赵书的哀告,一边问云策。
“刘澈是谁?”
“以前的井口关守将。”
“你把他怎么了,杀了?”
“没有,他问我要了六百万钱,就把井口关硬塞给了我,自己拿着钱,带着家眷跑了。”
曹锟怒道:“宁有这等好事?”
云策摊摊手道:“就是这样的,整个井口关的人没有不知道的,不信,你问问那边的井口关副将,主簿就知道了。
对了,你家弄了几个城关?”
曹锟压着怒火道:“一个半。”
云策讶然道:“半个是什么道理?”
曹锟道:“与旁人共享一座城关。”
云策撇撇嘴道:“只要能削弱朝廷的管控,你们的合作方式真的是灵活多变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