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直入宫中(2/2)
赵居任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在洪武年间就当了官的,而且不是进士出身,而是以耆老的身份,授通政司左参议,而后又转任山东布政司左参议,最终担任左通政,还曾奉命出使日本,在永乐初他依旧担任通政司长官,乃是九卿之一,历史上活到了永乐十七年。
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是“虽以清介自持,而无恤民之心”,算是个清官,否则在朱元璋手底下也活不下来,但是不爱民,是以李祺没有和他有太多接触。
赵居任以耆老的身份入仕,可知他年纪本就不小,是以做事有些慢吞吞的,但等到众人七嘴八舌的将事情一讲,他瞬间腿也不疼、腰也不酸了,立刻道:“立刻备车,本官这就带着奏章进宫,你回报解学士,此奏章绝不耽误,其余诸人依旧做事,莫要懈怠。”
说罢,本来有些蹒跚的身躯精力满满的往衙门外而去,让众人一阵惊奇,而后又想起那奏章中的内容,心中升起一阵阵寒意,别看宋濂和王祎死了,那又如何,死了也得被开棺戮尸,挫骨扬灰,还有活在世上的九族,都逃不了。
怕是谁也想不到,人都已经死了这么多年,竟然还能有这样一桩大祸事吧,通政司衙门往来诸部之人,最是人多嘴杂,一时之间这桩事,便在小范围中流传了出去。
这亦是解缙选择呈递于通政司的目的,这件事传出去,传的越广,越能打击宋濂等,这是在为皇帝造势,即便是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都不可能。
赵居任怀中揣着那封奏章,满脸凝重之色,他出身应天府溧水县,也是典型的南人,但他不是文人,而是耆老出身,况且应天府和浙江又大有不同。
通政使的权力是相当大的,甚至很多奏章他都能压的下来,或者做些手脚,但这件事刚刚呈递到他手中时,他就知道压不下来,修史这件事是皇帝亲自盯的事情,且还有李祺这个总裁官能直达天听。
作为能在洪武、建文、永乐三朝都身居高位的不倒翁,他有相当深的政治智慧。
他虽然没有证据,可直觉就有些不对。
之前方孝孺、齐泰、黄子澄被灭三族,本来以为仅此而已,虽然这三家很惨,可东明精舍一脉依旧强势,毕竟是从元朝初年就兴盛的学派。
可现在宋濂、王祎若是再被灭族,那东明精舍一脉短时间内就没有能扛大旗的人了,想要再复兴,起码要十年,甚至二十年。
天下大势变化的那么快,十年之后到底是什么场景,这谁能知道,或许更好,或许更坏。
不说别人,就说李祺,十一年前如同丧家之犬一样被流放到了江浦,谁能想到,他竟然能够在江浦悟道,后来回到京城,也是无人关注,可却一步步踏上了圣贤之路,甚至已经是当世圣人了。
再说建庶人,短短三年时间就从九五至尊变成了一抔黄土,这又有谁料的到呢?
尤其是……
赵居任掀开车帘,望着巍峨的宫城,将最后一句话留在风中。
“已然起势的心学一脉,真的会给东明精舍一脉再复兴的机会吗?”
若是李祺知晓他心中所想,大概只会呵呵一笑,而后说一句“老头你还是太年轻了”。
通政使自然是有牙牌的,他入宫后跟着禁卫到了华盖殿,在殿外等待着禀报。
“陛下,通政使赵公在殿外求见,说是有翰林院十万火急的奏章呈上。”
殿中朱棣正在批奏章,偶尔问一问李祺的想法,君臣二人倒也和谐,李祺一边回答朱棣的问题,一边在盘算着迁都之事,以及塞王南迁后,怎么维持北方防线之事。
一听洪保这话,君臣二人对视一眼,瞬间就知道是元史之事!
这件事从永乐元年时就开始准备,一直到现在终于算是要有一个结果了。
一开始朱棣对这些东明精舍学派的人实际上不是特别厌恶,他只是讨厌方孝孺,所以恨屋及乌,想要断掉方孝孺的传承。
可后来事情的发展超乎了他的想象,从元史里面的纰漏,到后来发生的朝堂三问王珅,他终于感觉到了,东明精舍这一脉是真的有问题。
这群人怀念元朝是真的怀念,而且还一直在朝廷中上蹿下跳,甚至蛊惑了先帝承认元朝为正统。
这太可怕了!
宋濂不仅仅是太子朱标的老师,朱棣年轻的时候也是被宋濂教导过的,当时差不多年纪的诸王,都被教导过,那个时候根本就没觉得有哪里不对。
若不是李祺将这些蛛丝马迹组合起来,一般人哪里能想得到,一位被皇帝重用的鸿学大儒,甚至教导皇子的大儒,暗地里竟然一直都在怀念前朝。
甚至眼见前朝不能复兴,便想尽办法的给前朝脸上贴金,让新朝奉承前朝的正朔。
到了这个时候,朱棣的观念就已经完全改变了,他要完完全全的把这个附着在大明朝身上的毒瘤给挖掉。
若不是李祺劝说他——“人主有天赐之权,是以有肆意之举,可人心中自有公道,人主不问缘由而行暴戾之事,似乎并无不妥,实际所消耗的却是人心、威望,乃至于国运,凡事师出有名,用公道的处事,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不仅做成了想做之事,还能大涨威望,国运愈发悠长”,朱棣大概已经直接下旨把这些人全部杀掉了。
赵居任走进殿中之时,便见到皇帝坐在上首,而李祺坐在下首,他没想到李祺会在这里,眼中闪过一丝艳羡,这李祺可真是得陛下信任,竟然单独召见如此之久。
他如何能猜不出,李祺在这里绝不仅仅是枯坐,而是有可能参与到大明朝的各项事务之中,即便只是提些建议的权力,那也相当的不凡了。
“赵爱卿有何奏章要你这个通政使亲自入宫一趟啊?”
赵居任行礼后,面容严肃的将翰林院写下的奏章交到了太监洪保手中,肃然道:“启禀陛下,翰林院送来的奏章,说关乎国朝根本大事,臣查看后发现果然极其严重,是以不敢耽搁,连忙送进宫中,请陛下御览!”
朱棣伸手取过奏章,打开随意看了两眼,早已酝酿了许久的怒气,瞬间怒发冲冠而起,将手中的奏章重重扔下殿中。
“当杀!”
“逆贼!当杀!”
整座殿中回荡着皇帝愤怒至极的声音,宛如火山口喷发的火焰岩浆,要灼烧一切,毁灭一切!
一万字结束
(本章完)